基隆長庚慢性腎病防治中心 守護「腎」利人生∼營造「腎」利社 |
 |
◎基隆長庚腎臟科主任 吳逸文 |
 |
 |
 |
陳小姐最近常感疲憊,全身酸痛,時常自行服用藥房購買的止痛成藥。於里長處得知基隆長庚社區活動後,帶著爸媽來一起參加。活動發現陳家三名成員皆有中度腎功能不良。轉介至醫院進行腎臟超音波都檢查後,發現陳小姐及陳爸爸都有多囊腎的表現,陳媽媽有嚴重的代謝異常。經過適當的醫療及腎臟知識衛教的早期介入後,配合藥物,生活型態及飲食改變,陳家三名成員腎功能皆有改善。 在台灣慢性腎衰竭合併尿毒症需要長期透析治療病人已逼近8萬人,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慢性腎病為慢性腎衰竭先驅,但台灣一般民眾對慢性腎病的認知及警覺性仍舊很低。 慢性腎病是一種不可逆的腎臟功能衰退,常見的原因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引起的腎病變、慢性腎炎、不當的藥物和中藥、腎臟間質腎炎、感染和多囊腎症等。其特徵之一就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常以倦怠、貧血、水腫、高血壓和小便夾帶大量氣泡來表現,因此患者就醫時通常都處於慢性腎病的後期因而延誤黃金就醫時機,而引發許多併發症,對個人生活品質,醫療花費及死亡的風險影響極大。 有效的找出慢性腎病病人之高危險族群並早期保健防治,降低慢性腎衰竭所造成的多重器官疾病而導致的個人生活影響及醫療社會成本,乃是現今醫療體系當務之急。 2006年起國民健康局與台灣腎臟醫學會開始推動腎臟保健計畫,雖然全國目前已有近125家慢性腎病之基本防治機構,但慢性腎病的盛行率和發生率仍不斷上升。目前多數機構服務對象皆以到院之第3∼5期慢性腎病為主。要有效的防治慢性腎病,應包括早期的篩檢、正確的保腎觀念及早期的治療及跨領域之衛教,如此方可降低腎病引發的各種併發症並避免長期洗腎。 本院腎臟科以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成立腎臟病照護團隊,以優質的服務品質照護病人,提供病人連續且完整性的照顧,並於2006年3月22日成立慢性腎病防治中心,成為台灣東北角地區最具規模且最完整的腎病照護中心。中心以改善慢性腎病為使命,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腎臟照護並擔任跨領域醫療服務整合之重要角色,結合完善之醫療照護及營養指導,積極追蹤疾病變化阻緩腎功能惡化速度、減少合併症發生、使病人能以周全的防護進入透析治療。 本團隊於2007年起主動深入社區,於醫院周邊之安樂及基隆市區,進行高危險群及早期腎臟病人之篩檢,同時配合國家政策積極推廣「腎臟保健」,施行全面性教育積極推廣慢性腎病防治,結合資訊系統管理,及時掌握收案臨床狀況並整合醫療團隊照護,曾榮獲國健局暨腎臟醫學會認證「第一級績優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台灣腎臟醫學會評為北台灣唯一一家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標竿學習機構;台灣腎臟醫學會選本院為全國初期慢性腎病醫療醫師教育課程之北區授課醫院及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慢性腎病防治中心具有各職類跨領域的團隊,將個案管裡落實於病人照護中,發揮其評估篩檢、監測評值等功能,個案只要進入照護系統,所有的檢驗、檢查等照護資料皆完整建制並定期分析評估使得醫療及個人照護能力能更提升。於2013年起,本中心更擴大社區服務,善盡社會責任,除了安樂區外,對瑞芳、萬里、貢寮進行高危險群及早期腎臟病人之篩檢及社區營造。至今共進行了362場次,完成14,106人次的篩檢及衛教。其中發現社區篩檢民眾中高達19%有腎臟功能不良,進而提早接受治療避免腎臟功能繼續惡化。 深入社區才讓我們發現,社區中有多數腎功能病人皆不知自身患有腎臟異常。許多腎病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比例近7成,肥胖人數也非常多。這些因子的改善將是我們進入社區做健康教育推廣的重要任務。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社服園地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