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六期 107年6月1日 發刊
鼻竇炎之精準微創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病居家長期用氧病人的評估與照護
◎高雄長庚呼吸治療科副技術主任 蔡玉琴
「呼吸治療師,醫師診斷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我已經戒菸了,為什麼我走路、爬樓梯、洗澡都會喘,只要休息不要動就比較不喘。我只能待在家,很多事都沒辦法做,這樣子我很困擾!」50歲的張先生從胸腔內科門診轉介過來向我詢問。類似這樣的問題,困擾著許多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是一種以持續性呼氣氣流受阻為特徵的常見呼吸道疾病,具有漸進性病程且伴隨有慢性呼吸道發炎反應,病人臨床症狀常見的表現為咳嗽、咳痰、喘鳴及呼吸急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15年全球肺阻塞造成317萬人死亡(即當年全球死亡人數的5%)。國內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年度死因統計數據指出,台灣從2008年到2016年間,肺阻塞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2016年有6,787人死於肺阻塞,也就是每年大約有6,000人以上因慢肺阻塞而死亡,是對國人健康之危害相當高的疾病。

當病人因反覆惡化,肺功能逐漸退化,後期可能會出現呼吸衰竭,影響正常肺部的氧氣交換功能,導致血中氧氣不足,最終需要使用氧氣輔助治療,面臨此情況的病人及家屬,是相當徬徨及無助的。而我們在臨床上,常遇到病人一些錯誤的觀念及迷思,例如:我沒那麼嚴重,只要休息一下就不喘了,不需要用氧氣以免產生依賴、戴氧氣不美觀旁人會側目等。這些錯誤的觀念常會讓病人排斥使用氧氣,因而導致長期缺氧,心肺功能逐漸退化,造成不可恢復的衰竭。
當身體處在長期缺氧,血液中氧氣不足時,會有心跳變快、呼吸急促、發紺(嘴唇或是手指出現青紫色)、頭痛、感覺神經異常、不安、失眠及意識障礙等症狀。慢性低血氧症可能導致右心室肥厚,續發性紅血球增多症和肺動脈高壓,甚至產生肺心症,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內科醫學年刊(Ann Intern Med.)期刊及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病衛教手冊提到,關於肺阻塞的病人白天與夜間低血氧症,每天使用氧氣治療超過18小時(包括睡眠時間)可以改善整體死亡率。因此,對於需使用氧氣的病人,正確的給氧裝置及使用氧氣是有效的照護措施。

此外,長期氧氣治療的好處是可以提高並維持血中足夠的氧氣濃度,改善或減輕器官組織缺氧現象、降低肺動脈高壓、預防夜間睡眠缺氧的發生、降低心臟與呼吸肌肉的負擔,因而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行動及擴大其社會生活範圍,改善精神及生理狀態,減少住院的頻率。

不是每位肺阻塞的病人都要接受長期氧氣治療,目前建議符合下列條件的才需要居家使用氧氣:
一、動脈血氧飽和度小於88%或血氧分壓低於55毫米汞柱。
二、動脈血氧飽和度介於88∼90%或血氧分壓介於55∼60毫米汞柱之間,且合併有肺動脈高壓,因心臟衰竭所致周邊水腫,或紅血球過度增生等現象。

評估居家病人是否有低血氧症的情形,除了抽取動脈血液之外,也可以運用簡易的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儀器夾在手指(圖一),來測得動脈血液中的血氧飽和度。我們可以偵測病人休息、運動(走路)、睡眠時的血氧飽和度(圖二、三),並從各種狀態的血氧飽和度數值,來決定病人所需要的氧氣流量。病人可以購買攜帶型監測儀器在家使用,隨時觀看自己的血氧飽和度變化,依據血氧飽和度數值來調整氧氣的流量,以維持血中足夠的氧氣濃度,確保用氧的安全性。

經過臨床症狀分析及檢查結果,再依據長期氧氣治療適用標準篩選,醫師會建議病人是否適用長期氧氣治療。當決定病人需要氧氣治療時,會開立氧氣治療處方箋,再透過呼吸治療師協助居家氧氣設備的選用並進行相關衛教。若病人在家能依建議之氧氣流量、使用時間以及安全注意事項,正確執行氧氣治療,應可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及病程預後。
         
 
封面故事
鼻竇炎的成因與治療
內視鏡鼻竇手術的新科技及尖端新療法
鼻竇炎的微創治療∼內視鏡鼻竇手術
小兒及青少年鼻竇炎
預防鼻炎/鼻竇炎 首重正確鼻腔沖洗
新聞紀要
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
林口長庚成立「雁行醫療團隊」攜手278家社區院所 落實雙向轉
長庚醫療團隊成功研發降低術後沾粘之創新醫材
體重管理中心 為你的瘦身計畫加把勁
長庚有愛 國際醫援緬甸燒傷病童行走無礙
長庚醫療體系蟬聯「新世代最嚮往企業TOP20」及醫療生技類首
特別報導
對受試者保護的承諾∼長庚7家醫院同時通過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病人安全
慢性阻塞性肺病居家長期用氧病人的評估與照護
愛無國界
杭州篆刻師聲帶結節 來台求助長庚救咽喉
長庚健康影音館
擺脫運動傷害∼奧運金牌團隊的秘方!
兒童醫療
要進士不要近視∼角膜塑型術與近視控制
本月主題
不可輕忽的鼻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