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 |
 |
◎林口長庚兒少保護小組 夏紹軒 |
 |
 |
 |
長庚紀念醫院於去年11月起成立「兒少保護中心」,撥款擴大兒少保護工作。第一場研討會論壇以「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為主題,邀請享譽國際的神探:李昌鈺博士就「親子謀殺案及其處理」及「親子犯罪之採證」,以自身對家暴刑事辦案經驗進行演講,期望藉由李博士的登高一呼,整合檢、警、法、醫、社政各界,大家一起來,同心協力把兒虐的處遇做到盡善盡美。
兒虐事件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全國兒少虐待及疏忽通報案例為59,912人次、開案數為4,138,開案率僅7%。而106年1∼10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通報疑似兒虐及疏忽中「重傷害與死亡」者141人次,而能代為提起獨立告訴者僅有4位,少於3%。
為何開案率低、重傷害與死亡受虐兒提起獨立告訴的機會小呢?李博士教導我們,破案的基礎有四條腿:「人證、物證、現場與運氣」。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在兒虐的案件中常出現的困境為: 人證:相對人否認、家人隱諱、受虐兒陳述能力差,常常是等於沒有人證。 物證:第一線醫護人員並未接受過刑事司法教育,因此不一定能立即辨認兒虐傷勢、正確測繪與記錄傷勢,且缺乏保存物證(衣物、飲食、檢體)的機制,所以物證經常是匱乏的。 現場:社工人員並無立即訪視現場及保存證物的權力,而是當有明顯虐待致死或重傷案例時,才有刑事人員介入。但是,這通常都是一段時間以後,現場證據早就破壞或消失了! 運氣:這是我們唯一剩下的!
李博士說:「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件兒童虐待案,當中很多是毒癮、性侵、施暴等虐待,在不正常環境下,兒童的心理、生理都會受很大影響,長大後容易有類似行為,成為加害者。假如能提早發現,讓孩子離開不正常的環境,就能避免日後更多社會問題的發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預計連續3年,每年投入1千萬元推展兒少保護醫療工作: 一、針對第一線醫護人員進行教育訓練:例如因骨折就醫的嬰幼兒,當家長宣稱「跌倒導致骨折」時,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若經X光發現「有新傷以外的舊傷」或「傷勢不像是跌倒造成」便應提高警覺,通報處理。 二、進行兒少保護相關研究:統整兒虐傷病臨床發現與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加強爾後處遇兒少保護案件的知識與能力。 三、推動外展教育:例如已經開始向基層員警宣導兒少虐待及疏忽的辨認及處理。 四、關注與參與時事政策:每當社會上發生重大兒少保事件時,可以迅速回饋團隊,處理因應並貢獻經驗。
林口長庚副院長黃璟隆表示:「兒少保護中心目前推動的,就是教育第一線醫護人員與社工,讓他們都有司法刑事概念,能完成初步的傷勢辨認、測繪、紀錄,及時給予兒少保護;醫院對兒虐案件要有保存證據的機制;訓練有素、擁有公權力的司法人員在第一時間介入協助蒐證、勘查現場、提供專業意見;兒少受虐不會掛一漏萬、受虐兒少處遇適當且即時、弱勢的正義得以伸張」。
兒虐案件是多層面,不能只依賴醫療機構或警察機構,需社會整體的警覺,期望透過整合醫護、警政、社政、法政,一同為兒虐保護努力。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病人安全 |
 |
 |
愛無國界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