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之傷口照護與預防 |
 |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專科護理師 楊惠美 |
 |
 |
 |
47歲的魏先生罹患糖尿病2年,平時未控制血糖,有糖尿病神經病變,因自行剪雞眼造成足部感染,左足壞疽合併壞死性筋膜炎(圖一),在糖尿病足照護團隊努力治療下,歷經5次手術合併高壓氧及負壓傷口治療,才得以免除重大截肢(圖二)。但他因足部感覺異常及第三腳趾缺失,足部壓力點改變,從此成為本團隊的常客,9年來因足部潰瘍已住院治療多達7次,雖然病況不像第一次那麼嚴重,但已造成他及家人的困擾。 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病變、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及免疫力下降易罹患足部潰瘍,有效的預防足部潰瘍發生,就需做好足部護理、定期檢查及治療動脈硬化,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有神經病變患者的足部照護如下: 一、每日使用溫水與溫和的肥皂清洗足部,避免浸泡足部。清洗乾淨後以柔軟毛巾擦乾,尤其要小心擦乾趾縫。 二、每日自行檢查足部與腳趾二次,看是否有龜裂、外傷、水泡、發紅、腫脹、長繭甚至是感染跡象;若行動受限可在地板上放鏡子來檢查腳底。 三、檢查足部是否皮膚乾燥,必要時塗抹乳液以滋潤足部,但要避開趾縫。 四、定期修剪趾甲,腳趾甲應平直橫向修剪,不要剪得太深,再以銼刀將尖銳的角都磨平。 五、避免任何可能傷害足部的活動,例如:赤腳走路、將足部暴露在高溫下。 六、隨時穿上鞋子以預防受傷,穿著純棉材質不過於緊繃的襪子或是無凸起縫線的厚襪。 七、穿著合腳的鞋子,使腳趾得以活動。有足部變形情況時,可能需穿著加寬或加深鞋子,嚴重者可能要訂作特殊鞋。穿新鞋不要一下穿太久,要花時間慢慢適應。有神經病變或有發紅、溫熱、長繭等現象,應穿著走路鞋或運動鞋,以緩和足部壓力。 八、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破損或銳邊,或可能讓皮膚受傷的異物。 九、一年至少進行一次詳細足部檢查。 為了預防糖尿病足部問題發生,建議應戒菸、控制血糖及血壓。有症狀的周邊血管疾病應做結構式的運動治療,必要時需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如不幸發生足部潰瘍,需立即找專科醫師治療。居家傷口照護應注意下列事項:定期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潰瘍傷口,若有浸溼或碰到水,應立即換藥;依醫師指示正確使用敷料或藥膏,避免塗擦來源不明的藥物;注意傷口的局部症狀,包括紅、腫、熱、痛;注意傷口是否有脫落、移位或裂開情形,且需定期追蹤治療,由醫師判斷傷口清況及給予適當的處置,以免惡化或感染發生。 糖尿病患者易有足部潰瘍問題,應早期防治以免不幸的發生,因為一旦有傷口或截肢病史,再度發生潰瘍機率將大大的提升。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每天好好寶貝雙足(圖三),才能邁開大步勇往直前。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中醫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人物側寫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