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彌補∼2016越南義診 |
 |
◎桃園長庚手術室護理師 蔡雅甄 |
 |
 |
 |
3月23日清晨5點,當低垂夜幕尚未甦醒,多數人們還在暖和被窩時,桃園長庚醫院及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共同合作的團隊,由羅綸洲部長領軍,帶著包含了外科YAMAGUCHI KAZUAKI醫師、LONIC DANIEL醫師;麻醉科羅巧芬醫師、陳淑芬技術師與手術室馬素華護理師及我等6位「用愛彌補」義診團隊,分別從台北、林口等地集合,帶著精湛專業的醫術與台灣人的大愛精神,向桃園國際機場出發,前往目的地越南—胡志明市口腔外科醫院,進行為期4天3夜的唇顎裂義診手術。 義診團隊抵達胡志明市機場,當地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代表—銑文舉先生的夫人阿香姐已在機場外等候,眼前所見是當地眾人的熱烈歡迎及獻花,讓義診團員們頓時忘卻了飛行的疲憊。但我們絲毫不敢歇息,合力將台灣準備供此行義診所需之醫療物資,小心翼翼搬上當地醫院派來接駁的箱型車,無暇觀賞迥異於台灣的異國市容街景便驅車前往下榻飯店。安置完個人隨身行李後,隨即前往此行的目的地—胡志明市口腔外科醫院。 抵達醫院已經是下午2點多,義診團隊直接前往醫師辦公室,放眼所見的是等待團隊義診的病人及家屬,令這空間略嫌狹小了。團員們分為兩組,外科醫師篩選病人,而麻醉科醫師則進行病人身體評估。另外,麻醉科技術師陳淑芬及手術室護理師馬素華和我,則負責將手術及麻醉所需器材及藥物搬到手術室定位。隨後與當地護理人員溝通,義診手術進行這兩天手術房的使用、器械消毒方式及所需使用到的包布等。很慶幸,在當地醫院全力配合下,將手術室僅有的兩間房間、三張手術床及兩台小型高壓鍋供我們使用。至於包布,還好有事先溝通,院方也願意配合多打包一些供我們使用。另外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也找來了兩位當地的翻譯人員前來協助,以期手術進行得更順利。此行共安排了29個病人進行手術,包含了8台唇裂修補、5台唇鼻重建及16台顎裂修補。 此行義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完全不熟悉的開刀房環境下進行手術。帶去的器械如何擺設、材料如何放置、如何利用當地的設備及包布來鋪單,是我們同仁必須依現場實際情況並考量動線後需應變及克服的問題。還好平日的訓練並未讓這些問題困擾我們,我們都能一一解決。只是當地醫療院所的硬體設施及器材等,仍與我們工作的環境相差甚遠。 有一位20幾歲的男性患者,天生鼻部嚴重塌陷,其生活周遭盡是冷嘲熱諷,然因家境貧困無法負擔當地醫院的手術費用,無奈僅能隱忍。近期從報章雜誌得知,台灣義診團此次即將前往胡志明市進行唇顎裂義診手術,因此便從很遠的鄉下前來求助,經鼻重建手術後恢復良好,感激的緊握住醫師的手,表示終於可以抬頭挺胸面對人群,不再自卑,並稱未來返鄉,定將告知親朋好友,如何在台灣醫師精湛之醫術下,助其修容,恢復自信。看著這位患者重拾自信,感覺辛苦都值得了。 術後隔天診視病人時,病人癒後情況良好,尤其是小朋友們彷彿未經歷手術般,照常玩耍、跑跳、嬉戲,看到他們術後恢復的樣子,讓我覺得很感動。特別是在與每位病人及其家屬們的互動中,皆可輕易看見那充滿感激的的眼神,都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孩童發自內心展露的燦爛笑顏,即是醫護人員遠赴海外的最大動力,肩負著神聖天職的我們是不需要金錢回饋的。 在一個一個令人不捨與感動的手術中,4天的義診行程很快進入了尾聲,在最後一天唇顎裂整形外科交流會議暨手術畢業典禮上,擠進了大批的患者及家屬前來一同參與。第一次參與義診的我,看著患者們臉上純真燦爛的笑容,內心的激動情緒讓我紅了眼眶、數度哽咽。典禮會場上該醫院院長及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一一頒贈獎狀及獎品給每位義診團員,感謝大家這幾天來的辛苦,為此次義診畫下完美的句點。 這次非常感謝院方與基金會提供機會及單位同仁全力的配合,讓我們義診能順利成行,並完成使命。病人不論在術前準備、術後恢復與手術結果,都能有滿意的表現。雖然身處於異國,硬體設施不那麼完善,然因這些年在長庚醫院完善制度養成及單位主管用心培訓下,讓我們秉持著長庚人「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期盼將本院成為卓越健康照護體系的願景,推廣到全球。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