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卷第七期 104年7月1日發刊
泌尿外科專刊
長庚科技大學原住民校友回娘家活動紀實
◎長庚科技大學生活輔導組組長 秦漢忠◎長庚科技大學原住民教育中心主任 劉杏元校閱
長庚科技大學配合創校27週年校慶,於2015年5月15日舉辦「原住民校友回娘家」活動,當天與會師長們特地穿上原民服裝同樂。此次活動約有50多位校友攜家帶眷熱情參與,甚至有校友在前一天的晚上即入住學校宿舍,回味當年在學時光。
20年前帶領全校教職員為開辦原住民學生專班而努力的廖張京棣校長亦親臨會場,與樓迎統校長共同率領原住民校友及在校師生赴創辦人紀念園區,向當年孩子們口中的王爺爺銅像獻花,表達感念之意。
本校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幼時鄉居,對於原住民的生活樣貌記憶深刻;事業有成後,認為要改善他們的生活,應該從教育方面著手,讓他們具備立足與繼續奮鬥的基礎。王創辦人創立了長庚護理專科學校,極重視原住民教育,其個人對於原住民學生就學、食宿的全額資助,亦改善了許多部落子弟的生活。20多年來,本校培育原住民醫護人才的數量為全國之冠,約超過3千6百位原住民護理專業人才,獎助金額逾12億5千萬元。
第一屆原民校友阮欣慧,目前於高雄長庚服務。當天欣慧一上台就忍不住紅了眼眶,她說學校是她第二個家,很感謝當年廖張京棣校長的提攜;也開玩笑的說,當天回娘家就像是在舉行自己的成果發表,帶著先生及孩子回來母校,只想讓師長們知道,因為有了當年學校的栽培,「她現在很好」,也希望學弟妹們比她更好。
校友胡學芬、胡學芳兩姊妹說,當年家裡經濟狀況不好,國中畢業後選讀長庚護專,兩人已從護理工作轉行創業當彩妝師,共同的願望是成為「原民之光」回饋部落。
校友游慧中回憶,當年因為想獨立才北上念書,曾一度因為愛玩而重修,但自己從來沒有放棄過。後來如願考取護理師執照,並至台北護理大學繼續進修。畢業後雖先進入台北市立療養院工作,但因心中感念當年王爺爺的恩惠,所以放棄了在公家機構服務的職缺,堅持回到林口長庚醫院服務。
         
 
封面故事
高齡泌尿緒論∼老人家如何看待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
攝護腺肥大手術新利器∼微拉雷射
攝護腺肥大治療新趨勢
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簡介∼林口長庚泌尿科之近況
新聞紀要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30週年慶祝晚會紀實
「戀戀母親、我愛您」母親節活動紀實
「溫馨慈母情」護理之家母親節關懷活動
長庚科技大學原住民校友回娘家活動紀實
與麥當勞叔叔「一起洗手趣」
104年度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
白袍加身典禮紀實
醫療時論
泌尿外科的發展及趨勢
醫學報導
孕中漏尿有良策骨盆運動療效佳
心靈點滴
我們這一班
養生文化村報導
健康活力 運動新生活
病人安全
落實病人辨識挺安全
飲食營養
紅斑性狼瘡飲食原則
白話醫學
鉛中毒
母嬰親善
兒童醫療
兒童肝脾腫大∼談C型尼曼匹克氏症
增刊目錄
副舟狀骨
冰凍肩
內八字足與外八字足
梨狀肌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