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餐廳,新氣象 |
 |
◎長庚養生文化村村民 劉襄 |
 |
 |
 |
在眾人矚目期盼下,養生文化村的新餐廳終於在6月24日「開張」了! 入住養生村6年多的時間,三餐是村民每日最重要的時間,雖然村方一直盡心盡力於提供我們具多樣選擇的自助餐,但長期用餐下來,我也不斷地發現餐廳環境的困境。首先出現的亂象是:有些村民為了吃到最好的「菜相」,在供餐前一小時,就會看到餐廳內開始聚集了不少村民,在餐廳內「罰站」許久,只為搶到最先、最熱、最漂亮的菜色及用餐位置。等到自助餐供應開始,部分村民愛挑三揀四,魚類去頭去尾,豬腳去骨頭,等輪到較晚來用餐的人時,菜盤上往往都是殘破不堪的菜相。有時還見村民在挾菜時,不斷地聊天,完全沒有顧慮挾菜時的衛生。以前餐廳的樣子很像學生時代大食堂,每次用餐時,常被參觀民眾東張西望的探著,所以常常草率地吃完,快速離開,甚至也有不少的村民乾脆就跑到對面護理之家去用餐。 在一次座談會上,負責承辦這次新餐廳的工作團隊們,很詳細地跟村民報告新餐廳的改建計畫,顯示村方之重視,也讓我們有所期待。 此次新餐廳設計規劃,投入巨資,將二樓餐廳區域,設計像是複合型商店一條街的型式,如「7-11」、「自助餐區」、「素食區」、「水果部」、「麵食區」、「午茶咖啡區」,此外在餐廳的尾側端則設立由小林髮廊駐點的「美髮部」,所有裝潢富麗堂皇,美不勝收,走廊兩側更是放置大型盆栽的裝置藝術,更顯優雅。 餐廳全日供應早、中、晚餐,均按食物品類,以個別容器裝盤,任人自選,一掃過去翻攪菜餚之亂象,也再無需擔心村民不小心的口水在食物上的衛生顧慮。為使長者安心用餐,村方還特地在結帳處安排督餐人員,協助行動不便村民端盤帶位。用餐後,將碗盤端至回收區時,服務人員多主動接過餐盤,代為處置,種種舉動,讓人大聲說「讚」! 在餐桌佈置上,也顯然經過設計,有四方桌、排桌、獨立桌,可供不同需求者使用,亦可使來探望的家屬容易團坐一處,亦如在自家大小團聚溫馨的畫面。來自四面八方的村民,原本因互不相識,致也較無話可談,現因為用餐時早晚相見且座位接近,倒也拉近了彼此不少距離,尤以久居海外的新村民,久失聯繫,未想竟在養生文化村裡重逢,因圍坐一起彼此親切交談,使餐廳亦如像飯店般悠閒地邊吃邊聊,甚至用餐後仍可繼續閒談,這可是昔日舊餐廳未見的難得畫面。 多樣桌型的設計,如雙人座,多為夫妻檔使用,難得村方有此安排,夫妻共同用膳。過去夫妻尚未住在本村時,往往廚房諸事,皆有勞「夫人」操辦,如採買、清洗、烹調等等,但如今大可巡視餐廳,皆可以選出個人喜愛的菜餚,加之有麵食,或如包子、饅頭,甚至燒餅油條,皆有供應,多項選擇,供村民選用,帶來極大方便。「夫人」再也不用洗手做羹湯的瑣事了。 談到麵食區,更是獨居一隅,佈置優雅,一個巨大紅底黑字的「吉」字,帶來喜氣洋洋,而配食方面,自週一至週日,七日均每日有不同麵食主題,另項如水餃則每日供應,如此極適合大眾味口,麵食皆搭配小菜,如豆類、瓜類等,此為麵食餐區一大特色,彼此相互推薦,每日高朋滿座,業者更親切,益加聲名遠播。 對村方此項餐飲改善,新餐廳人流興旺,加之環境佈置、菜色、服務,尤以主辦業務之營養師、連課長,經常巡視、觀察,有時還殷殷地向村民請教,以求不斷地改進。總之,在在以村民的寶貴意見為重,誠心接受並力求以膳食之完善為最大目的。 在此謝謝村方精心安排及規劃,謹代表大家說「讚」!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醫療與社會 |
 |
 |
白話醫學 |
 |
 |
愛無國界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