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餐盤健康嗎? |
 |
◎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呂欣容 |
 |
 |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除了最後一程外,皆與飲食息息相關,而許多慢性病也與飲食密不可分,若年老時能健康快樂的活著,應是人生最大的福分。 現今外食人口居多,飲食口味偏鹹、重油,因此餐盤內容需加以選擇,盡早習慣健康均衡的餐盤,才不至於造成日後慢性疾病纏身。 雖然目前醫藥發達,藥物可快速緩解身體的不適,但副作用也不可小覷,所謂「藥食同源」,長久之計還是得靠飲食的調整,慢慢找回健康的身體,若您的餐盤尚未合格,就請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習慣吧! 由於食安問題充斥,天然的、化學的、有機的、基改的,真假讓人難辨。為了預防「病從口入」,現在,我們必須回歸自然,以吃天然食物為主,且食材要多樣化,不僅可攝取多種營養素也可分散食安風險。 外食者的正餐儘量吃原味、少調味、少醬料,若選擇自助餐,可選擇半葷素菜餚,蔬菜種類多樣化、各餐盡量不重覆,避免大魚大肉,餐盤中有菜飯肉才均衡,水果和堅果可以適量當點心或宵夜。不管是生病或健康的人,餐盤內容皆以均衡適量為原則。 均衡適量的「健康餐盤」主要分為四部分(如附圖):水果、蔬菜、全穀根莖類(主食)和豆魚肉蛋類。而豆魚肉蛋類必須多元化,含動物性及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豆腐、豆漿等),其中動物性的蛋白質來源以瘦肉為主,可選擇一些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鯖魚、秋刀魚、鮭魚、鮪魚等;主食中至少有一餐以全穀類(如:五穀或糙米飯等)代替白米飯。另外,選擇以少油、少糖、少鹽烹煮的食物,烹調用油以植物油較佳,若可每日補充1把原味綜合堅果(如核桃、腰果、杏仁果等)更好。 在「健康餐盤」中,蔬菜和水果應佔整個餐盤的一半,若正餐沒有提供水果,也可利用兩餐間或宵夜時分別補足所需的水果量(每日至少2份),因蔬果是提供抗氧化能力最佳的來源,應注意蔬果量是否足夠且應攝取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蔬果。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行防癌飲食活動–––「蔬果579」,鼓勵兒童每天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成年女性每天攝取4份蔬菜及3份水果;成年男性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4份水果。若有血糖或肥胖問題,水果可依營養師建議或控制在2份左右。 如此,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餐盤」,搭配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多做運動保持健康,才能遠離疾病。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醫療與社會 |
 |
 |
白話醫學 |
 |
 |
愛無國界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