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安居落成 大師畫作添風采 水墨畫大師 李奇茂先生師生聯合創 |
 |
◎林淑惠 |
 |
 |
 |
炎夏已過,時序已屆金風送爽。民國100年11月3日下午長庚養生文化村「頤安居」落成正式開放之際,A棟3樓北側門廳聚集許多銀髮長輩,大家爭相一睹國畫大師李奇茂先生的風采。李大師此行,專為致贈養生文化村「四季常春」畫作而來。 大師享譽國際畫壇,六十年創作生涯間,曾在歐美及亞洲等數十個國家,舉辦過百餘場畫展。美國舊金山市為表彰李大師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卓越貢獻,特將11月29日訂為「李奇茂日」,此為中華民國獲此殊榮之第一人。 落成當天,桃園長庚醫院黃美涓院長在致歡迎詞時,亦特別對李大師慷慨贈畫之舉,表達感謝。黃院長提及,「頤安居」的設置是為呼應衛生署持續性終身照護的理念,替一些認知、行動退化、生活自理不便,需要部分協助的長輩提供暫時居留之處。 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何李大師會贈畫給頤安居呢?其實,這樁美事的促成,要歸功於和李大師為舊識的傅維新伯伯之引薦。傅伯伯為養生文化村裡的住民,退休前他曾是比利時大使館文化專員,現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顧問,在促進中西方藝術交流的雅事上,傅伯伯一直是貢獻良多。 揭幕當天,在眾人引頸期待下,由李奇茂大師、黃美涓院長、李陳菁淵高專、倪同芳高專、傅維新伯伯,以及九位畫家老師,共同揭開畫作的布幕。布幕一揭,眾人驚嘆連連,映入眼簾的「四季常春」,將春天繁花似錦的盎然景致融入畫作。節目主持人養生文化村社服處葉嘉嶽先生在介紹時表示,這幅「四季常春」為共同創作,依序分別由李大師的門生陳若慧、黃琴、秦裕芳、賴信平、褚端平、楊麗芬、黃小琴、王彩雲及沈禎博士等接力創作,最後再由李大師壓軸完成作品。 接下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饗宴就此展開;首先,李奇茂大師上場致詞。李奇茂大師說:「各位長庚養生文化村的老大哥、老大姐大家好,很榮幸來到這裡,若能有機會報名成為這裡的一員,將是我終身的榮幸。很抱歉,因為前幾天在大陸跌跤,所以只好坐著輪椅來。證嚴法師曾說過,生死只在呼吸之間,即使腳有些疼,我還是要站著說話。」 「本人曾為了推廣藝術,大江南北東奔西跑,常思考我們能在有生之年,讓別人在心中回想三分鐘,這就是一生的成就;也常對外宣稱我只有「17歲」,儘管實際年齡為87歲,在座的任何人都是我老師,只要抱著人老心不老的學習態度,能活著就是件愉快的事。」 「個人常感慨台灣文化水平成長空間很大,大學教育中卻缺乏藝術治療課程,任教台灣藝術大學期間,常鼓勵學生到歐美國家學習藝術治療,我甚至出資讓學生去學習藝術治療;在台北啟智學校創辦美術班,希望先天有缺憾的孩子藉由藝術治療,忘卻身心缺憾的痛苦而得到快樂,國立藝術大學系主任有次曾邀請王文洋先生的已故前妻陳靜文來上課,建議設立老人醫院,我認為藝術要融入生活中,在平淡生活中要有藝術創意的啟發。」 「人生無論是躺在病床上、坐在輪椅上,時刻都要懷抱信心,快樂源自於個人心裡,是金錢所買不到的。我覺得全世界最好的銀髮族養生環境就是長庚養生文化村,裡頭充滿自信且快樂的村民,最讓人羨慕。希望有一天我能和他們一起作鄰居。」 李大師致詞完畢後,由養生村老頑童合唱團獻唱〈養生村故事〉和〈老頑童之歌〉,表達對李大師的感謝之意。 此外,為鼓勵藝術創作,除贈畫揭畫儀式外,李大師和他的九位門生也現場揮毫即席創作兩幅作品和大家分享。為使大家能欣賞大師即席創作,同步感受那筆墨酣暢淋漓的悸動,工作人員立起看板,讓大家見識大師信筆揮灑的筆墨涵養。畫面中雖只呈現寥寥數筆,但大師瀟灑的筆法、飽潤的墨色,以及一氣呵成的磅礡氣勢,著實深深地打動在場每一位的心。意到筆隨,只見宣紙上頓時出現兩隻相互依偎的大雕,巨幅大作右方留白處落款「你儂我儂」,將李大師希望在場每位長輩都能像一家人般你儂我儂的心意表露無遺。 此時,會場右邊李大師的養生村九位門生,接力揮毫創作,只見一幅清靈曼妙的花鳥躍然紙上,畫名為「萬花迎春」的作品亦栩栩呈現。會場中央更是因為有了李奇茂大師之「你儂我儂」畫作,使得「頤安居」頓時成了丹青翰墨之鄉。 在養生文化村長輩們爭相與李奇茂大師合影之際,筆者也趁機跟李大師請益。問及有關老人家學畫是否要依循國畫「梅蘭竹菊」的入門順序之疑惑,大師建議應以享受創作過程、豐富晚年生活為目的;因此,可以依個別性向或喜好,畫孫子、孫女等家中成員,而不須拘泥於既有的學習方式。 從李大師的致詞中可看出他熱愛人生,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在他的筆情墨韻中盡情宣洩出的文學況味,張張精采且耐人尋味,感謝李大師和他的門生們致贈「頤安居」畫作,為養生村增添光彩。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