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中藥調劑作業系統電腦化 |
 |
◎桃園長庚中藥組藥師 邱秀麗 |
 |
 |
 |
現行中藥局提供藥品品項有飲片、濃縮中藥、外用貼布、丸劑、代煎水劑、代製製劑等,其中以濃縮中藥的使用量最大,約佔所有業務量之九成以上。濃縮中藥就是市場上所說的科學中藥,廠商是將中藥飲片依據其特性,將單味藥或是依傳統方劑組成複方,煎煮成藥水後再以適當之賦型劑,利用科學的方法及儀器協助,而做成乾燥之粉劑或是顆粒劑。服用時只要配合適量之開水,省卻以往煎煮中藥飲片所需花的時間及顧火爐之工夫;並且由於健保對於濃縮中藥幾乎都有給付,民眾也因為濃縮中藥粉便於攜帶,方便服用,而提高服藥之遵醫囑順從性,比起傳統中藥飲片之煎煮療效毫不遜色。 由於中藥的醫囑開立是將一些同樣服用方法之藥品,歸於同一份,例如:醫師開立苦杏仁、桂枝湯、茯苓、白朮四味藥,均是一天服用三次,同樣都是飯後服用,七天份。藥師收到處方後,會先依專業審核處方正確性之後,於調配時進行人工之三讀五對。三讀是指拿藥時、倒藥時、放回藥瓶時,重覆確認拿的藥品品項以及重量為正確;五對是指確認病人的資料、處方藥物品項、開立處方時間、處方藥品劑量、處方藥品使用途徑等五者皆對,皆是懷著眼到、心到、手到之人工完成調配作業。藥品調劑方式,是將苦杏仁、桂枝湯、茯苓、白朮四味藥各自秤取所需之重量,然後將四味藥全部放在一起,利用混合機混合均勻以後,再利用分包機,將所有總量之藥粉,平分成3×7=21包;因此每次服用一包,一天三次,七天份合計21包。病人每次服用只要服用一包藥粉,其中已含有苦杏仁、桂枝湯、茯苓、白朮四味藥。 目前西藥和中藥在外型上的不同點是,西藥藥品包裝是一顆一顆的給藥,可以辨識出個別藥品之品項;然而所有濃縮中藥的成品,拿到手上一看,幾乎全部看來就是一堆咖啡色的粉末;是因為中藥濃縮中藥混勻以後,肉眼並無法辨識出,咖啡色中藥粉內含的中藥是否正確含有醫師處方箋內的個別藥品。病人難免會擔心的問:藥師拿藥時,會不會拿錯藥?都混在一起了,分包完成後的藥粉都看不出來是不是有放錯藥啊? 為了解決這個疑慮,針對濃縮中藥調劑作業,目前本院採用一套電腦輔助系統,在藥師審核處方無異常之後,進行調配時,先依據個別藥箋上之條碼,用掃描器刷條碼讀取資料後,會自動連線匯入電腦及電子秤。藥師進行調配前,會先刷濃縮中藥粉藥罐上之條碼,以便調配前可以確認藥之品項,調配後會再刷取一次藥罐上之條碼,電腦會連線審核出藥品的品項和劑量。由以上的作法,每一筆藥都會有調配前和調配後的刷取條碼之動作,在逐筆確認中藥品項及重量都正確後,電腦才會做成記錄,完成調配作業;在操作過程中,若有拿藥品項錯誤,電腦直接就會顯示異常,提醒藥師藥品有異常,而無法進行接下去之調配動作。於此電腦作業輔助之下,讓調配過程中每項濃縮中藥品項及重量都能透過電腦作業系統再度確認,而不再只是一堆無法辨識的咖啡色藥粉。 在秤量好個別藥粉之重量後,藥師會利用混合機將藥粉做適當之混勻,然後依據處方箋上之醫囑要求,利用分包機分包成所需之包數。於發藥藥師處,藥師會將整份藥品,重新秤重,其中包含了藥粉的淨重、個別分包紙的重量、包裝塑膠袋的重量,以及藥箋紙張的重量,整體全部的重量做一次確認,然後將病人手上之處方箋,和藥局列印出來之藥箋作核對,兩者完全無誤後,才給予病人藥品,並給與適當的用藥衛教。 調配過程中的再次檢核確認,讓中藥藥粉不再只是無法辨識的咖啡色粉末,記錄留存,讓藥師專業更有信心,更讓您用藥更安全更安心,是我們唯一的目標。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