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一期 101年1月1日發刊
長期照護專刊
從復健角度談銀髮族跌倒預防
◎嘉義長庚復健科主任 陳凱華
前言
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人在一年中,每三個人便有一人至少有跌倒一次的經驗,而且年齡越大,其機會也隨之增加。90歲以上的長者,每兩個人便有一人有跌倒一次或以上的病史,其中10∼15% 需要住院,4∼6%因而導致骨折,骨折後影響步行、日常生活或自我照顧能力,更可怕的是,髖骨骨折的個案中,有20%會因併發症而死亡。即使跌倒並未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但曾有跌倒經驗的老人會因為擔心害怕,而失去活動的信心,進而減少外出活動,逐漸導致肌力減退、平衡感失調、關節活動度變差,在惡性循環下,再跌倒的機會又再增加。可見,不論跌倒受傷與否,對長者、家庭以及社會層面都有不同程度之影響,預防跌倒這課題是不容忽視。
銀髮族之跌倒因素
依國際品質指標計劃(International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的跌倒指標,跌倒因素可分為四大類:(1)健康狀況造成跌倒;(2)藥物造成跌倒;(3)環境因素造成跌倒;(4)其他因素造成跌倒。
與健康狀況有關的疾病主要是與肢體無力、身體平衡失調及感官功能障礙之疾病有關。例如:腦中風容易導致肢體癱瘓、坐骨神經病變導致下肢麻木無力、退化性膝關節炎導致下肢酸痛無力、巴金森氏症導致平衡失調、感官功能障礙包括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前庭神經病變等。排除疾病因素,年紀大身體各器官亦會有不同程度之老化,例如全身肌力變差(特別是大腿)、平衡反應減慢、走路時身體擺動增加、駝背、步伐變小等變化,都會增加身體重心之改變,跌倒機會上升。
與跌倒有關之藥物主要包括:安眠藥與鎮靜劑容易導致嗜睡、過量之利尿劑容易導致血壓過低。若合併使用這些藥物,更會大大增加跌倒的危險。因此,必須由醫師慎選藥物,切勿自行服用來歷不明之藥方;長者亦須注意藥袋上的注意事項,並定期測量血壓,注意服用藥物後是否有不良藥物反應等。
環境因素亦是造成意外跌倒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可從室內居家環境及戶外環境加以考量。室內居家環境要注意室內燈光是否不足或太刺眼、走廊通道是否堆放雜物、地面是否凹凸不平或太濕太滑、傢俱是否老舊不穩、樓梯是否高低不一或無防滑條等。戶外環境要注意台階是否有缺損、鞋子等物品是否置於走道上、庭園雜草是否過長、水管是否置於走道上等。依文獻顯示,最常發生跌倒的地方是浴室及廚房,主因是這兩個地方容易積水造成地面濕滑,加上身體都要來來回回移動所致。
其實,尚有許多不明因素也會增加跌倒,不過,由於跌倒時缺少目擊者、老年人無法回憶意外發生當時的情況、許多短暫無常的因素(如心律不整、暫時性腦缺血、姿勢性低血壓)、跌倒後並未就醫等,以致跌倒原因難以確定。
銀髮族之跌倒預防
如前所述,長者跌倒與年齡增長、內因性疾病及外因性因素都有密切關係,要有效預防跌倒,必須從維持健康體適能、預防相關疾病併發症、注意藥物治療副作用、建立無障礙環境等各方面著手。
維持健康體適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運動。比較適合長者的運動方式是慢走、太極拳、交際舞等,這些運動方式不但可增加下肢力量,同時改善身體平衡及協調性。運動時間夠久(每次30分鐘以上)、訓練時間夠長(2∼3個月),心肺功能亦可改善,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也隨之改善。此外,透過全身性之伸展操,亦可改善肌肉之柔軟度及關節之活動度。
由於增加跌倒危險的疾病涉及不同專科領域,其藥物選擇亦因疾病而異,不同類的藥物也可能互相影響。因此,長者應請教各專科醫師、護理人員及藥劑師等,提供相關用藥資訊,減少藥物之交互作用,減少用藥產生之副作用。此外,在服用新的藥物前,長者應向醫護人員了解服藥之注意事項,家屬也應在藥物調整初期多陪伴長者,注意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並作出適當的保護措施。例如:在服用安眠藥後,半夜下床有頭暈時,應先坐在床緣3∼5分鐘,再由家屬扶站下床。在服用高血壓及血糖藥物初期,應每天定時測血壓及血糖,以避免血壓過低、血糖過低等問題。
在設計居家無障礙環境之前,最好由復健專業人員先行訪視病人居住環境,其中應包括老人住家周圍的環境,鄰居的狀況及與他們的互動、周圍大眾運輸系統的方便性、居家室內的設計及長者的經濟狀況等考量。
結論
近年來,對於辨識可治療跌倒危險因子和介入方法愈來愈被重視,有效的預防涉及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政府機構的宣傳補助、醫療人員照顧和協助、家屬以及長者本身的認知;面對目前的老人問題及醫療經費問題,相信有效的預防老人跌倒,才能減少老人的殘疾與失能、提升其生活品質、並減少龐大的醫療支出。附上「起身、行走」測試法之篩檢表,供讀者自我測試步態是否異常。
         
 
封面故事
嘉義長庚長期照護之簡介
從復健角度談銀髮族跌倒預防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防治
老年人常見的肢體軟組織及關節疾病
遍灑鄉間的守護者∼嘉義長庚居家護理所
新聞紀要
音樂會中演奏者心跳停止 長庚兩醫師飛奔上台搶救
氣喘娃娃得金牌
癌症希望之城∼基隆長庚醫院成立正子影像中心,讓癌症檢查更精確
2011長庚論壇及第三屆顱顏正顎手術 合併齒顎矯正治療國際
高雄長庚醫院大旗山地區長期照護服務中心開幕造福偏遠地區長輩
國科會補助台英頂尖大學研究計畫,台灣長庚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
101年平安健康歡度春節假期 南北院區增設門診服務
慢性傷口傷友座談會活動紀實
醫療時論
糖尿病∼正快速崛起的健康隱形殺手
特別報導
基隆長庚醫院「2011青海之心∼石山與祁連的醫療服務」
養生文化村報導
頤安居落成 大師畫作添風采 水墨畫大師 李奇茂先生師生聯合創
病人安全
濃縮中藥調劑作業系統電腦化
增刊目錄
100年教育優先區暑期教育營隊服務於月美國小
健康人與慢性頸痛病患的頭部復位動作控制模式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