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板∼預防住院兒童跌倒 |
 |
◎林口長庚護理部督導 張鈞竹
◎林口長庚護理部副主任 陳麗琴
◎林口長庚護理部主任 朱宗藍校閱 |
 |
 |
 |
兒童跌倒常見原因 跌倒是指從站立、坐或躺臥姿勢,在非預期性的情況從高處到低處導致受傷。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0年統計,事故傷害居1∼14歲兒童死亡原因之首位;而2007年研究顯示0∼12歲兒童非致死性意外事故以跌倒、跌落及墜落盛行率最高,國外許多研究亦顯示跌倒是兒童至急診就醫及導致創傷性死亡的主因,且嬰幼兒先天頭部比例佔身體1/3∼,易因重心不穩而跌倒;此外,好奇、好動的天性,經常用身體、觸覺探索周圍環境,以及神經肌肉發展、運動技巧與身體控制平衡感不純熟等因素,亦容易發生跌倒。 兒童跌倒的危險因子包括:(1)年齡:小於3歲或不符年齡發展而提前學步。(2)性別:男孩發生率較女孩高。(3)體能狀況:疾病恢復期及神經學疾病,如:腦性麻痺、癲癇等。用藥情形:使用影響意識的藥物,如:鎮靜藥物或手術麻醉反應。兒童發展:於坐、站、走之發展階段,或利用爬行做週遭環境的探索。(6)環境因素:放置可作為踏腳用之東西於窗旁,如小坐椅、木箱等,增加小孩攀爬的機會;對於陌生環境、過去跌倒經驗、床位環境未圍上床欄或於床上跳躍、爬越床欄等。其他:行走時使用輔具或行動不便者。 兒童跌倒之預防措施 住院期間兒童跌倒研究顯示以3∼5歲、男孩,有親屬陪伴之情境,發生率佔41%居高,除導致疼痛、住院天數延長外,甚而造成嚴重傷害等,因此預防跌倒更顯重要。因應兒童發展限制,除醫護人員評估照護外,若家屬能共同維護安全環境,亦可以有效降低跌倒意外。跌倒預防措施包括:(1)照顧者對預防兒童意外跌倒的知識、辨別潛在跌倒危險的認知、注意兒童行走的步態及平衡感、認識兒童跌倒危險因素並尋求降低危險解決之道。(2)勿放在無圍欄的環境,床欄扣環應堅固不易鬆脫。(3)兒童不可落單無人陪伴,應保持在視線範圍內。如:嬰兒學會翻身、會爬、會站,容易自高腳椅、嬰兒椅、學步車、娃娃車等高處滑下,務必使用保護性約束帶。(4)醫護人員會評估辨識病童跌倒的特性,介紹兒童住院環境及預防跌倒之衛教,如:預防病童跌倒衛教海報及單張、住院期間需使用之環境、輔具等加以標示提醒語及簡易車類安全檢查海報,照顧者應配合執行相關預防跌倒措施,共同維護病童安全。 結論 每個兒童都是獨立而完整的個體,也是社會的財富與責任,兒童跌倒是住院期間可預防之意外傷害,透過評估兒童跌倒危險因子與高危險群,同時藉由醫療團隊成員、照顧者共同參與防範,以及環境設備維護與安全使用,提供兒童就醫環境安全,營造兒童安全友善環境,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保障與福祉。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我心深處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