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林口長庚國家品質獎申辦共識營」會後感 |
 |
◎林口長庚麻醉部婦幼麻醉科主任 黃樹欽
◎林口長庚副院長 宋永魁、品質管理中心執行長 趙子傑、管理部高專 戴興業 總校閱 |
 |
 |
 |
2009年7月4日周六中午12時半,在王正儀院長、各副院長帶領下,本院的一、二級主管及專科主任共聚一堂(復健大樓第一會議廳)召開國家品質獎共識營會議。會議在王院長致詞與期許後,由行政中心楊麗珠副主任細說國品獎共識營的目的與精神;其後管理部戴興業高專報告申辦進度與書面初稿的彙總;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為爭取國品獎的榮譽獻上心力。 所謂國家品質獎,旨在獎勵推行全面品質管理具有卓越績效的企業及個人,也鼓勵得獎者成為標準學習的對象。由行政院經濟部主辦、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執行,藉此激發社會追求高品質、高水平的風氣,樹立品質管理的典範,及建立企業和國家優良形象,使我們成為現代化和高品質的國家。評審項目包括八大構面33大項、88中項與558細項。八大構面如下: 一、領導與經營理念(權重:160%) 二、策略管理(權重:90%) 三、研發與創新(權重:90%) 四、顧客與市場發展(權重:100%) 五、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權重:130%) 六、資訊策略、應用與管理(權重:90%) 七、流程(過程)管理(權重:90%) 八、經營績效(權重:250%) 總共1000分的比重,由於中、細項頗為繁雜,單靠行政、管理階層無法獨自完成任務,雖然洋洋灑灑百餘頁會前準備資科,但經緯萬端、頭緒繁雜且必須凝聚共識、逐項表列,除避免千篇一律的描述,應將本院的特色及真實面完整呈現出來,文從字順、深入淺出,容易閱讀才能感動評審委員或留下深刻的長庚印象,爭取每項高分。此次報名參賽是「機關團體獎」項目,林口總院約6500名員工只要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共同努力達成使命,自信得獎的殊榮為期不遠。 筆者個人認為,過去長庚人堅守醫療崗位,默默耕耘付出,提供平民化的優質醫療照顧,數十年如一日,並不太注重外界的風評。最近數年深得社會大眾的好評,及某些周刊、雜誌之推薦與連續得獎的鼓勵,大家有目共睹,表示醫院自有得天獨厚與具備稱善之處,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由於醫療大環境的變化,管理階層洞燭先機,朝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與人文、科技、團隊、學習、資訊的長庚再出發,不停的修正政策及提高全面品質已具成效。至於政府主辦的獎項則很少主動參加。此次參加「國品獎」,除展示強烈企圖心,全體動員、同心戮力,表現融入社會,融入政府政策的美意。代表本院卓越的經營,需要社會大眾及政府當局的肯定。有了鼓勵與肯定,才有更大的動力追求更高層次的服務與醫療品質,最終受惠者就是我們的病人,醫院服務「顧客」本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提昇服務與醫療兩大品質,全面涵蓋是身、心、靈的照顧,誠如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所言:「要做就做最好的」,作為自我鞭策的座右銘。 是日,參加者個個聚精會神,聆聽長官們說明參加「國家品質獎」的籌備、時程及全體總動員的決心。但由於此次報名參加「國品獎」的團體眾多,在獎項有限,僧多粥少的情形下,競爭必定激烈,我們必須向以往已得獎的團體如署新、亞東、成大、署立台中醫院作為標竿學習及觀摩取經的對象。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如何在眾多挑戰者中略勝一籌,進入決賽並且後來居上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因此在分組時百家爭鳴,熱烈討論。各組帶回復健大樓第一會議廳時,多已達成基本定調與共識,甚至連精神口號也有了。各組並由指定人以分鐘的時間,提綱挈領,掌握重點報告與其他組別分享結果,最後由院長總結,會議圓滿結束。由於申請送件時程緊迫,必須在數天內由各組負責人修飾內文與圖表後,呈交院長、副院長們討論後才能拍板定案。 初審以書面審查為主,期待此送審嘔心瀝血之傑作能夠獲得肯定,順利進入複、決賽,只要大家全力以赴,挑戰旗鼓相當的競爭者,得獎可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再艱難的任務,若我們已盡了心力,也就不必患得患失了,共勉之。(後記:第二次共識營在8月22日於長庚養生文化村B1大禮堂舉行,由各組負責醫師,報告修正過的申請書資料,長庚決策委員會陳昱瑞主委也全程參與,最後由長官們總結並留下大合照以資紀念)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