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卷第十一期 98年11月1日發刊
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專刊
SCI論文指標與學術機構評鑑制度評議
◎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 劉競明
日前因為「世界大學排名」又引起學界對於學術論文的科學引證係數(SCI)與社會科學論文的引用係數(SSCI)提出質疑,且對於目前教育部的各種SCI學術評鑑制度也有不少批評。但是筆者認為:目前除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論文評鑑方法外,現階段的台灣學術界要重新建立另外一種學術評核制度亦不太容易。同時最重要的是:SCI已經是國際學術市場之「遊戲規則」。筆者過去也曾經多次為文評論SCI,然而為了教職升等,似乎無人可以免俗。因此經過多年耕耘及努力以赴,自2003年開始收集資料、分析、撰寫研究論文,終於在2005年產出第一篇,爾後幾乎每年一至兩篇,且均是以「第一作者」發表,也順利的在今年四月中旬,終於能夠晉升助理教授教職。在醫院這種「非學術機構」,既要做臨床又須教學傳承,帶醫學生實習,還要利用時間做研究寫論文,其間的酸甜苦辣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是在長庚體系的嚴格要求之下,筆者終於嘗試到除了寫「民意論壇」之外,在學術領域發表論文與創造知識的樂趣。

SCI制度之引進,要源自於長庚體系吳德朗最高顧問,早年由美國學術界引進此種評核主治醫師於臨床工作、教學與研究的考核制度,後來竟然全部被教育部沿用作為學術研究計劃申請、及教職升等與大學評鑑的指導原則。在日前英泰晤士報之「亞洲大學排行榜」中,香港大學、東京大學及北京大學、中國清華大學等表現都比台灣大學來得好,長庚醫療體系亦於2009年一月至三月七日期間共發表SCI論文221篇,比台大(174篇),榮總(162篇)還要多;其意涵就是學術全球化之下,連大陸重點大學都已經將發表SCI、SSCI等論文指標,當作重要之學術評比標準時,台灣的學界若一昧杯葛、打擊或反對SCI的評比方式時,未來只會把台灣學術指標與表現「邊緣化」。美國最近正風尚台灣實行多年的「全民健保」,新英格蘭雜誌(影響係數高於40),過去幾年也曾經刊登過大陸(中國)醫療體系有關的學術論文,其餘的衛生政策、公共政策、醫療經濟學等領域,也都有很好的雜誌可以發表及刊登。

大學教授的生活平日除了教學之外,應該就是做研究。何不將其個人的思想精髓或人生歷練及體驗與客觀的數據,經過系統化的組織、統計、分析而化約成優質傳播萬世之學術精典論文,不也可達人生三不朽之一:「立言」,做研究與寫論文應該是工作之餘的樂趣。不過發表在報章之評論較為隨興以「意見取向」為主;學術論文則講求論文格式、做學問的方法、資料的取得與分析是否嚴謹、研究成果是否精確誠實,當然研究討論分析之客觀與知識性方為能否傳諸後世之關鍵,讓我們醫界與學術界人士,好好的從社會萬象中擷取研究資料,經過整理、組織、分析,共同切磋討論,然後做成論文與建議,讓政府官員從中可以獲得「實證決策」之資源,此方為學界人物對國家社會之最大貢獻。


         
 
封面故事
人工關節的新發展 過去現在與未來
醫師 我的關節變形疼痛怎麼辦 常見置換人工關節的原因
人工關節是什麼 人工關節的材質與種類
內外兼修的骨科高手 藥物使用在人工關節置換的考量
困難人工髖關節再置換與骨移植
困難人工髖關節再置換與骨移植-2
人工關節感染了怎麼辦 人工關節感染的處理 長庚經驗傲視世
新聞紀要
情人湖院區社會志工隊成隊典禮紀實
中老年人眼睛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醫療時論
新興傳染性疾病 新型流感H1N1
醫學新知
染色體頂端的諾貝爾獎
特別報導
我心中永遠懷念的王創辦人永慶先生
緬懷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周年
參加「林口長庚國家品質獎申辦共識營」會後感
心靈點滴
飛翔天空
養生文化村報導
樂活養生體驗營
病人安全
醫療團隊合作(TeamSTEPPS )與病人安全之應用與展望
增刊目錄
SCI論文指標與學術機構評鑑制度評議
談膝關節疼痛的診斷與治療
何謂人工植牙?
松山區健走嘉年華-菸害防制宣導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