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我可以做得到! |
 |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 蔡麗紅 |
 |
 |
醫院環境潛藏著多種的微生物,再加上生病時抵抗力減低,因此住院時很有可能發生感染的問題,有文獻指出住院的病人有5∼15%可能因住院而發生院內感染,而25%以上的感染是可以預防的。院內感染可能讓病人的病情加重,而延長住院天數,嚴重時甚至造成殘疾甚或失去生命,因此我們不能漠視此問題。雖然在住院當中整個醫療團隊會為了要預防病人的感染,而做了很多的防護措施,如執行侵入性治療會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執行任何處置會洗手…等等,但如果我們自己(病人及家屬),也能主動的積極參與,就可以更加的維護我們自身的生命安全。 很多院內感染之細菌可自正常人的皮膚、喉嚨及其他部位(如口腔、腸道)分離出來,對於一般健康的人較少引起嚴重的感染,但卻容易造成住院病人因抵抗力減低而發生伺機性的感染。所以微生物可能來自病人本身及其他人(如訪客、醫療人員等)。所以住院期間身體的清潔是很重要的,如洗澡、洗臉、刷牙等,可減少身上的菌落,不可因為身體的不適而忽略了這些身體清潔的重要性。另外限制訪客也可以減少細菌的數目,最好不要一次太多人來探訪,並且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人,也盡量不要來探訪,這樣也可以減少環境中的微生物。 因執行侵入性醫療行為破壞了人體正常的防禦機轉,也容易有感染發生,而護理人員因工作忙碌且照顧多位病人,如果我們自己(病人及家屬)能夠協助觀察傷口或引流管是否出現感染徵象如發紅、腫脹及不正常之分泌物,而能提早發現、提早告訴醫護人員時,這樣就可以即早做適當的處置。 因醫院環境潛藏著多種的微生物,故我們應隨時保持病室環境中的清潔,病室不要堆放物品,個人用品放置在櫥櫃或抽屜內,並且隨時傾倒垃圾,不要讓微生物有棲身之所。許多的文獻皆提出洗手是預防院內感染最簡單、最經濟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進出醫院時應洗手,洗手時至少要10秒鐘。特別要注意的是,由於護手乳液不是無菌,所以洗完手後勿再塗乳液,以免造成細菌或黴菌附著。有些醫院會設有家屬使用的乾洗手液,也可以使用。另外,當醫護人員要執行任何的處置時可以提醒他們「洗手了嗎?」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