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第六期 97年6月1日發刊
兒童醫學遺傳科專刊
「生命之旅-黑晝記」映演暨座談會活動紀實
◎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處社工師 王思雅
「生命之旅-黑晝記」記錄著父親罹癌後,女兒陪著父親經歷種種治療的情緒轉折,及走完人生最後路程,透過紀錄片的呈現,表達對心愛父親的思念。此紀錄片並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補助計劃。由於紀錄片內容以癌症病人及其照顧者為主軸,因此,片中導演許慧如選擇5∼6月於北中南區各大醫院巡迴映演,藉由紀錄片的播放帶給自己及癌症病人生命的力量及勇氣。
5月6日晚間及7日下午分別於長庚林口總院及桃園分院舉辦紀錄片「生命之旅-黑晝記」映演暨座談會的第三場次。邀請本片導演許慧如及本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王宏銘、安寧病房醫師高振益擔任映後與談人。會中不乏有罹癌者、罹癌者的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前往觀賞本片,除了肯定許慧如導演面對癌症的堅強,並且給予熱烈的情感共鳴及迴響。
許慧如導演於自己年幼時母親即因血癌過世,自小與父親共同扶持,就如同片中導演所說「我和你(爸爸)只有彼此…」。當拍攝父親的故事時,呈現出導演身為罹癌者家屬,即使有再多的擔憂卻要理性地陪同父親走遍醫療院所治療;同時,慧如導演經診斷出本身也罹患卵巢癌,並且透過自拍,看到導演身為罹癌者的害怕及想要逃脫的情緒。影片讓人感覺是平靜樸實的,卻透過罹癌父女間的對話,感受到濃烈的父女情感及不捨。尤其當罹癌者及家屬的角色重疊在導演身上時,更讓人感受到情緒波動的震撼力。
本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宏銘於林口場次時提供醫療臨床經驗分享,其表示臨床上的醫療治療或多或少皆會影響病人原本的生理機能,但需仰賴醫護同仁「視病如親」的態度,思考當病人為自己的親人時,我應當如何為此位病人作出完整的醫療計劃?當如此反覆省思時,亦能提升個人專業及提供讓病人感到溫暖的醫療品質。高振益醫師於分院場次擔任與談人,從導演父親的角度,告訴導演身為父親的遺憾及對女兒的不捨。
最後,引用許慧如導演於會中所說:「不論接受的是傳統的西醫化療,或是選擇了其他的治療,最重要的是在於你是否『相信』你現在所做的治療是有意義、對心靈是有幫助的…」與大家分享這句相當有哲理的一句話,因為,『相信』能夠帶給自己勇氣,也可以帶給自己更多生命能量。
         
 
封面故事
遺傳罕見疾病診治照護的新境界
遺傳疾病之診療與諮詢
罕見疾病偵測治療與遺傳醫學新進展
遺傳諮詢服務
從遺傳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看精神與物質
新聞紀要
長庚與荷蘭鹿特丹Erasmus醫學中心簽署學術合作交流備忘錄
溫馨五月、慈母情
溫馨五月天∼深情感動關懷活動紀實
2008氣喘童樂會活動紀實
醫療時論
由醫療從業人員看醫療服務置入性行銷
醫學報導
魔咒的解除∼眼癌家族生下健康寶寶
兒童扁平足
特別報導
廈門長庚開幕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親臨剪綵
養生文化村報導
有緣千里終相會∼記錄一甲子姊妹情誼的故事
病人安全
參加「全國醫療機構病人安全文化調查與分析」研討會心得分享
飲食營養
端午飄香不放「粽」
情人湖院區報導
北海岸、東北角的醫療新據點∼高壓氧暨潛水醫學中心
增刊目錄
「生命之旅-黑晝記」映演暨座談會活動紀實
癌症診療品質在醫院評鑑該看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