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旅-黑晝記」映演暨座談會活動紀實 |
 |
◎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處社工師 王思雅 |
 |
 |
「生命之旅-黑晝記」記錄著父親罹癌後,女兒陪著父親經歷種種治療的情緒轉折,及走完人生最後路程,透過紀錄片的呈現,表達對心愛父親的思念。此紀錄片並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補助計劃。由於紀錄片內容以癌症病人及其照顧者為主軸,因此,片中導演許慧如選擇5∼6月於北中南區各大醫院巡迴映演,藉由紀錄片的播放帶給自己及癌症病人生命的力量及勇氣。 5月6日晚間及7日下午分別於長庚林口總院及桃園分院舉辦紀錄片「生命之旅-黑晝記」映演暨座談會的第三場次。邀請本片導演許慧如及本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王宏銘、安寧病房醫師高振益擔任映後與談人。會中不乏有罹癌者、罹癌者的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前往觀賞本片,除了肯定許慧如導演面對癌症的堅強,並且給予熱烈的情感共鳴及迴響。 許慧如導演於自己年幼時母親即因血癌過世,自小與父親共同扶持,就如同片中導演所說「我和你(爸爸)只有彼此…」。當拍攝父親的故事時,呈現出導演身為罹癌者家屬,即使有再多的擔憂卻要理性地陪同父親走遍醫療院所治療;同時,慧如導演經診斷出本身也罹患卵巢癌,並且透過自拍,看到導演身為罹癌者的害怕及想要逃脫的情緒。影片讓人感覺是平靜樸實的,卻透過罹癌父女間的對話,感受到濃烈的父女情感及不捨。尤其當罹癌者及家屬的角色重疊在導演身上時,更讓人感受到情緒波動的震撼力。 本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宏銘於林口場次時提供醫療臨床經驗分享,其表示臨床上的醫療治療或多或少皆會影響病人原本的生理機能,但需仰賴醫護同仁「視病如親」的態度,思考當病人為自己的親人時,我應當如何為此位病人作出完整的醫療計劃?當如此反覆省思時,亦能提升個人專業及提供讓病人感到溫暖的醫療品質。高振益醫師於分院場次擔任與談人,從導演父親的角度,告訴導演身為父親的遺憾及對女兒的不捨。 最後,引用許慧如導演於會中所說:「不論接受的是傳統的西醫化療,或是選擇了其他的治療,最重要的是在於你是否『相信』你現在所做的治療是有意義、對心靈是有幫助的…」與大家分享這句相當有哲理的一句話,因為,『相信』能夠帶給自己勇氣,也可以帶給自己更多生命能量。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情人湖院區報導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