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體系
從事醫療事業,促進全民健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放射腫瘤科
科系簡介
自1895年德國科學家侖琴博士發現X射線,1898年居里夫婦分離出鐳,一百多年來,放射線在醫學上不僅被廣泛應用於疾病診斷上,在癌症之治療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放射治療與手術切除、化學治療並列為現代醫學癌症治療之三大利器。據估計約有40-45%的癌症病患需接受到放射治療。
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創立於民國76年11月1日,數十年來在各界支持與同仁努力下,醫療技術不斷地精益求精,已達國際一流水準(詳見本科發展沿革)。放射治療需一組團隊共同合作,除了專科醫師外,有放射技術師、護理師、營養師、行政人員及幕後幫忙設計治療計劃及校正機器的醫用物理師及負責機器維修的維護工程師等。本科目前有六台高能直線加速器,包含一台電腦刀治療機執行小照野治療,所有加速器皆可執行影像導引,可執行各種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體積調控弧形放射治療〞(VMAT)、〝光子刀治療〞等。並有近接治療機,可執行子宮頸癌體腔內近接治療及攝護腺癌插種治療。本科每日約治療180至200名病患,二十年來已治療超過三萬名癌症病患;為中南部地區最大之放射治療中心。我們深信對抗癌症,除了勇氣與耐心外,更重要的是醫療專業與團隊合作。如何幫助病患及家屬對抗癌症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使命!
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創立於民國76年11月1日,數十年來在各界支持與同仁努力下,醫療技術不斷地精益求精,已達國際一流水準(詳見本科發展沿革)。放射治療需一組團隊共同合作,除了專科醫師外,有放射技術師、護理師、營養師、行政人員及幕後幫忙設計治療計劃及校正機器的醫用物理師及負責機器維修的維護工程師等。本科目前有六台高能直線加速器,包含一台電腦刀治療機執行小照野治療,所有加速器皆可執行影像導引,可執行各種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體積調控弧形放射治療〞(VMAT)、〝光子刀治療〞等。並有近接治療機,可執行子宮頸癌體腔內近接治療及攝護腺癌插種治療。本科每日約治療180至200名病患,二十年來已治療超過三萬名癌症病患;為中南部地區最大之放射治療中心。我們深信對抗癌症,除了勇氣與耐心外,更重要的是醫療專業與團隊合作。如何幫助病患及家屬對抗癌症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使命!
醫療團隊
王友明
|
科主任 | ‧質子治療、三維導航強度調控質子治療 ‧鼻咽癌、頭頸癌、食道癌、胸腔腫瘤、兒童腫瘤、腦瘤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電腦刀 ‧生理訊號分析 | 醫師資料 |
黃炳勝
|
主治醫師 | 肝癌及消化系統癌、鼻咽癌及頭頸部腫瘤、肺癌及胸腔腫瘤 | 醫師資料 |
黃英彥
|
主治醫師 | 腫瘤學 輻射生物學 生物統計學 放射治療副作用臨床及基礎醫學研究 放射治療效果之轉譯研究 癌症醣蛋白研究 癌症登記資料庫分析 婦癌放射治療 乳癌放射治療 直腸癌放射治療 肺癌放射治療 血液及淋巴腫瘤放射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方富民
|
主治醫師 | 頭頸癌、鼻咽癌、前列腺癌、食道癌及泌尿道腫瘤等之放射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癌症病患生活品質 分子腫瘤學 輻射生物學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王重榮
|
主治醫師 | 頭頸癌放射線治療 子宮頸癌及各類婦科癌症放射線治療 攝護腺癌、膀胱癌、各類泌尿道癌症放射線治療 皮膚癌、軟組織惡性肉瘤放射線治療 各種小兒科惡性癌症放射線治療 高劑量率組織插種治療 三度空間順形放射線治療 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陳惠君
|
主治醫師 | 鼻咽癌放射線治療 頭頸癌放射線治療 乳癌放射線治療 肺癌放射線治療 三度空間順形放射線治療 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 體積調控弧形放射線治療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腫瘤學 輻射生物學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許軒之
|
主治醫師 | 鼻咽癌放射線治療 肝膽胰癌放射線治療 肺癌放射線治療 腦腫瘤放射線治療 大腸直腸癌放射線治療 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黃郁傑
|
主治醫師 | 生物電阻抗 腦部腫瘤放射治療 乳癌放射治療 肺癌放射治療 血液及淋巴腫瘤放射治療 良性腫瘤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腫瘤學 輻射生物學 生物統計 質子治療 生物醫學工程 | 醫師資料 |
黃俊杰
|
主治醫師 | 肺癌 攝護腺及泌尿道癌 鼻咽及頭頸癌 肝膽及直腸癌 腦轉移腫瘤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質子治療 電腦刀治療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近接治療 | 醫師資料 |
周上愉
|
主治醫師 | 食道癌放射治療 乳癌放射治療 鼻咽癌與頭頸癌放射治療 軟組織肉瘤放射治療 攝護腺癌與泌尿道癌放射治療 胃癌放射治療 轉移性癌放射治療 皮膚病灶放射治療 特殊治療: 質子治療 立體定位電腦刀/光子刀放射治療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鄭任祐
|
主治醫師 | 肝臟及膽胰腫瘤放射治療 婦科腫瘤放射治療 軟組織肉瘤放射治療 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林昀萱
|
主治醫師 | 乳癌放射治療 肝癌及胰臟癌放射治療 大腸直腸癌及骨盆腔腫瘤放射治療 食道癌及胸腔腫瘤放射治療 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陳忠湜
|
主治醫師 | 乳癌放射治療 胸腔腫瘤放射治療 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 婦科腫瘤放射治療 血液及淋巴腫瘤放射治療 轉性癌病之緩和性放射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 | 醫師資料 |
黃子庭
|
主治醫師 | 腦部腫瘤放射治療 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 食道及胸腔腫瘤放射治療 直腸及骨盆腔腫瘤放射治療 兒童腫瘤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 醫師資料 |
劉介民
|
主治醫師 | 肝臟與膽道胰臟癌放射治療 頭頸癌放射治療 泌尿系統癌症放射治療 消化道癌症放射治療 良性腫瘤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 醫師資料 |
黃冠境
|
醫師 | 醫師資料 | |
劉芷廷
|
醫師 | 醫師資料 | |
黃昱翔
|
醫師 | 醫師資料 |
醫技團隊
姓名 | 職位 |
---|---|
阮國榮 | 放射治療醫事主任 |
黃雅玉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副組長 |
陳怡任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副組長 |
宋國強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副組長 |
張詩晨 | 放射治療資深專業醫事放射師 |
蔡淑惠 | 放射治療資深專業醫事放射師 |
陳文凱 | 放射治療資深專業醫事放射師 |
康誠麟 | 放射治療資深專業醫事放射師 |
劉淑玉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謝致瑋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陳懷哲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陳建甫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張軒銘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林佳欣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王騰毅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蔡正祥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黃心寧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游昉昉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莊柏彥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洪佳伶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劉育正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李柏淵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吳念芸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洪維謙 | 放射治療專業醫事放射師 |
陸庾軒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吳坤璋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林姿伶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陳雅評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許書媛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楊鈞為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史崇亨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王竣尹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岩峻陞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侯宣任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林延 | 放射治療醫事放射師 |
陳盈寬 | 放射診斷助技員 |
莊淑菁 | 放射治療護理組長 |
楊位娟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黃靖茹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高慧華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簡雅惠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林怡婷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謝欣雅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陳容甄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李雅玲 | 放射治療專業護理師 |
孟冠妤 | 放射治療護理師 |
陳巧穎 | 初階放射治療護理師 |
張如蘋 | 初階放射治療護理師 |
簡雅鈴 | 初階放射治療護理師 |
趙珮如 | 放射治療物理副組長 |
宋建成 | 放射治療資深專業輻射防護師 |
丁慧敏 | 放射治療資深專業物理師 |
李芳菁 | 放射治療專業物理師 |
鄭光宏 | 放射治療專業物理師 |
李珮儀 | 放射治療專業物理師 |
胡紹均 | 放射治療專業物理師 |
莊佩娟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陳欣瑜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林良駿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鄭育欣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張婷媗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吳宜庭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張恆經 | 放射治療物理師 |
服務與特色
中樞神經系統之放射治療
中樞神經一重要卻很脆弱的器官。如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它也可能生長腫瘤,若不加以適當治療會逐漸擴大而壓迫神經組織,造成各種不同症狀甚至致命,就好像人體內的定時炸彈一樣。其實中樞神經腫瘤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只要及早診斷配合先進的醫療技術給予適當的治療,多數還是會有不錯的控制率。
大多數的中樞神經腫瘤仍以外科手術為首要治療方式,並視其手術與病理報告決定是否再給予術後之輔助性治療。而這又以放射治療為主。有些中樞神經腫瘤所生位置 (如腦幹) 不易手術摘除,或有些中樞神經腫瘤對放射治療極敏感 (如生殖細胞瘤),此時可能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本院目前已成立中樞神經腫瘤團隊,包含腦神經外科、神經放射診斷科、放射腫瘤科、神經經病理等醫師,提供精確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本科針對中樞神經腫瘤的放射治療引入了電腦刀,可以提供影像導引放射治療以及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等中樞神經高精密度治療。另外本科的中樞神經腫瘤治療亦導入了核磁共振影像融合標定治療目標,使治療範圍更為精確提高腫瘤控制率與降低副作用。針對中樞神經血管畸型也採用血管攝影對映技術定位,大大降低了治療誤差並能提高治療劑量以提高治療成功率。
頭頸癌與鼻咽癌醫療特色
本院頭頸癌與鼻咽癌之治療人數為南台灣之冠,治療品質與成果不僅與國際同步,並定期將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供同儕參考,互相學習,醫療特色可歸納如下:
(一) 全方位治療:本院之治療準則乃結合各相關專科共同研擬;包括頭頸癌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整形外科、牙科、放射診斷科、核子醫學科、身心內科、營養治療科以及中醫科等。不僅治療癌症,更提供病患身、心、靈全方位服務。
(二) 精準放射技術:放射治療在頭頸癌與鼻咽癌治療上佔有舉足輕重之角色; 本院引進最新之治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體積調控弧形放射治療 (VMAT)、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等,不僅治療精準,腫瘤治癒率高,副作用亦相對減少。
(三) 個人化治療設計:頭頸癌病患除了手術切除外,放射合併化學治療或合併標靶治療對於咽喉癌病患不僅治療存活機會與手術相當,病患更有機會保存舌根或咽喉部;進而減少發聲或吞嚥障礙之機會。然而頭頸癌病患哪些病患適合手術切除、哪些適合放射合併化學治療?本院頭頸癌團隊結合最新分子腫瘤學技術,深入了解每個病患癌細胞之基因表現情況,為病患設計出適合他的最佳治療策略。例如:口咽癌患之癌細胞若呈現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相關之p-16基因表現,則建議病患直接接受放射合併化療,不僅病患存活機會高,亦可達器官保留之目的。
食道癌聯合門診醫療團隊
食道癌聯合門診醫療團隊,結合跨科系之合作,研擬治療共識,融合服務、研究與教學為一體,提供以食道癌病患為中心的全方位高品質服務。醫療特色:1.定期審議更新國內外食道癌治療指引,與全球資訊同步。2.每週一次新發個案聯合討論,提供最即時之治療及提供患者最全面之服務。3.院內轉介系統完整,團隊互相支援,照護食道癌病友。4.提供病友支持系統完善諮詢。
肝癌聯合門診醫療團隊
多科整合型肝癌聯合門診,由一般外科:陳肇隆院長領軍,胃腸肝膽科:趙景華主任、血液腫瘤科:饒坤銘主任、陳彥仰 醫師、放射診斷科:鄭汝汾 主任以及放射腫瘤科:許軒之醫師共同組成,以減少病患舟車往返於各科之間,建立科際整合的肝癌治療共識,給予病患最佳治療。
放射腫瘤科於肝癌治療之角色:1.對於不適動脈栓塞的門靜脈阻塞(portal vein thrombosis)患者,給予放射線治療,以期後續施以動脈栓塞治療。2.對於產生不正常動靜脈交通的肝癌患者,給予放射線治療,以期後續施以動脈栓塞治療。3.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不適動脈栓塞的巨大腫瘤給予姑息性的治療。4.對於施予動脈栓塞,酒精注射或電燒治療後仍有殘餘腫瘤患者施以輔助治療。5.對於轉移性病灶,施以姑息性治療。
婦癌特色醫療
婦癌放射治療,除了要有好的局部控制以外,減少正常器官組織的副作用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在骨盆腔的放射治療最容易發生的就是腸道副作用,輕則腹痛或腹瀉,重則無法以藥物控制之血便、腸阻塞或穿孔,嚴重影響病患生活品質。我們在腸道副作用這方面做了許多研究,並發表在國際放射腫瘤頂尖期刊。我們根據以上的臨床研究成果,將治療劑量做適度的調降,再配合較精細之治療計劃及新的治療技術,結果明顯度降低慢性直腸炎(由三到四成降為兩成)、嚴重小腸結腸炎的發生,國內婦女體型和歐美等國不同,對副作用之感受性也不同,因此不能用國外標準套用在國內,Made in Taiwan之經驗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也一直努力於急性腹瀉方面的減輕,可藉由物理師與劑量師研發針對個人最佳化治療計劃方式,例如本科已採用非等比重四照野全骨盆腔照射技術可明顯降低小腸低劑量體積,至於術後放射治療病患,本科也已可調控降低小腸高劑量體積,來達到減輕急性腹瀉的目的。
以上之高雄長庚經驗皆已有良好的成果發表,對於臨
中樞神經一重要卻很脆弱的器官。如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它也可能生長腫瘤,若不加以適當治療會逐漸擴大而壓迫神經組織,造成各種不同症狀甚至致命,就好像人體內的定時炸彈一樣。其實中樞神經腫瘤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只要及早診斷配合先進的醫療技術給予適當的治療,多數還是會有不錯的控制率。
大多數的中樞神經腫瘤仍以外科手術為首要治療方式,並視其手術與病理報告決定是否再給予術後之輔助性治療。而這又以放射治療為主。有些中樞神經腫瘤所生位置 (如腦幹) 不易手術摘除,或有些中樞神經腫瘤對放射治療極敏感 (如生殖細胞瘤),此時可能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本院目前已成立中樞神經腫瘤團隊,包含腦神經外科、神經放射診斷科、放射腫瘤科、神經經病理等醫師,提供精確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本科針對中樞神經腫瘤的放射治療引入了電腦刀,可以提供影像導引放射治療以及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等中樞神經高精密度治療。另外本科的中樞神經腫瘤治療亦導入了核磁共振影像融合標定治療目標,使治療範圍更為精確提高腫瘤控制率與降低副作用。針對中樞神經血管畸型也採用血管攝影對映技術定位,大大降低了治療誤差並能提高治療劑量以提高治療成功率。
頭頸癌與鼻咽癌醫療特色
本院頭頸癌與鼻咽癌之治療人數為南台灣之冠,治療品質與成果不僅與國際同步,並定期將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供同儕參考,互相學習,醫療特色可歸納如下:
(一) 全方位治療:本院之治療準則乃結合各相關專科共同研擬;包括頭頸癌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整形外科、牙科、放射診斷科、核子醫學科、身心內科、營養治療科以及中醫科等。不僅治療癌症,更提供病患身、心、靈全方位服務。
(二) 精準放射技術:放射治療在頭頸癌與鼻咽癌治療上佔有舉足輕重之角色; 本院引進最新之治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體積調控弧形放射治療 (VMAT)、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等,不僅治療精準,腫瘤治癒率高,副作用亦相對減少。
(三) 個人化治療設計:頭頸癌病患除了手術切除外,放射合併化學治療或合併標靶治療對於咽喉癌病患不僅治療存活機會與手術相當,病患更有機會保存舌根或咽喉部;進而減少發聲或吞嚥障礙之機會。然而頭頸癌病患哪些病患適合手術切除、哪些適合放射合併化學治療?本院頭頸癌團隊結合最新分子腫瘤學技術,深入了解每個病患癌細胞之基因表現情況,為病患設計出適合他的最佳治療策略。例如:口咽癌患之癌細胞若呈現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相關之p-16基因表現,則建議病患直接接受放射合併化療,不僅病患存活機會高,亦可達器官保留之目的。
食道癌聯合門診醫療團隊
食道癌聯合門診醫療團隊,結合跨科系之合作,研擬治療共識,融合服務、研究與教學為一體,提供以食道癌病患為中心的全方位高品質服務。醫療特色:1.定期審議更新國內外食道癌治療指引,與全球資訊同步。2.每週一次新發個案聯合討論,提供最即時之治療及提供患者最全面之服務。3.院內轉介系統完整,團隊互相支援,照護食道癌病友。4.提供病友支持系統完善諮詢。
肝癌聯合門診醫療團隊
多科整合型肝癌聯合門診,由一般外科:陳肇隆院長領軍,胃腸肝膽科:趙景華主任、血液腫瘤科:饒坤銘主任、陳彥仰 醫師、放射診斷科:鄭汝汾 主任以及放射腫瘤科:許軒之醫師共同組成,以減少病患舟車往返於各科之間,建立科際整合的肝癌治療共識,給予病患最佳治療。
放射腫瘤科於肝癌治療之角色:1.對於不適動脈栓塞的門靜脈阻塞(portal vein thrombosis)患者,給予放射線治療,以期後續施以動脈栓塞治療。2.對於產生不正常動靜脈交通的肝癌患者,給予放射線治療,以期後續施以動脈栓塞治療。3.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不適動脈栓塞的巨大腫瘤給予姑息性的治療。4.對於施予動脈栓塞,酒精注射或電燒治療後仍有殘餘腫瘤患者施以輔助治療。5.對於轉移性病灶,施以姑息性治療。
婦癌特色醫療
婦癌放射治療,除了要有好的局部控制以外,減少正常器官組織的副作用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在骨盆腔的放射治療最容易發生的就是腸道副作用,輕則腹痛或腹瀉,重則無法以藥物控制之血便、腸阻塞或穿孔,嚴重影響病患生活品質。我們在腸道副作用這方面做了許多研究,並發表在國際放射腫瘤頂尖期刊。我們根據以上的臨床研究成果,將治療劑量做適度的調降,再配合較精細之治療計劃及新的治療技術,結果明顯度降低慢性直腸炎(由三到四成降為兩成)、嚴重小腸結腸炎的發生,國內婦女體型和歐美等國不同,對副作用之感受性也不同,因此不能用國外標準套用在國內,Made in Taiwan之經驗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也一直努力於急性腹瀉方面的減輕,可藉由物理師與劑量師研發針對個人最佳化治療計劃方式,例如本科已採用非等比重四照野全骨盆腔照射技術可明顯降低小腸低劑量體積,至於術後放射治療病患,本科也已可調控降低小腸高劑量體積,來達到減輕急性腹瀉的目的。
以上之高雄長庚經驗皆已有良好的成果發表,對於臨

聯絡資訊
TEL 07-7317123#7152
FAX 07-7322813
聯絡信箱 : N/A
位置說明 : 永慶尖端癌症醫療中心質子大樓(復健大樓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