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體系
從事醫療事業,促進全民健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胃腸肝膽科系
科系簡介
民國65年12月,台北長庚醫院正式開幕,由廖運範院士擔任主任。
民國67年12月,林口醫學中心成立。
民國74年4月,基隆分院開幕,由方昆敏醫師前往主持。
民國75年1月,高雄分院開幕,由戴達英醫師南下主持。
歷經三十多年之努力,本系主治醫師由早期2人至今台北、林口院區53人,病床由20床擴展至160床(含加護病房10床)。
本系按功能及研究領堿細分為三科二室二中心,包括胃腸科、肝臟科、膽胰科、腹部超音波室、內視鏡室,以及肝臟研究中心與消化系內視鏡治療中心。
本系次專科介紹:
一、胃腸科
本科著重服務、教學、研究三方面發展,以期落實全民化、優質化醫療健康照護。
1.服務:
◇胃鏡檢查室、超音波檢查室:提供初階例行性胃腸肝膽方面檢查。
◇內視鏡治療中心:治療內視鏡止血術、高階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以期提供早期癌症之診斷與治療,再推廣至胃腸道癌症與胰臟癌症患者的特定病房區之成立,以提供最優質的照顧,並收集病歷、建立資料庫,以提供最佳範例與資源。
2.教學:醫院內依分組特性針對各級醫師做不同層級之教學,含課堂制式上課,病房床邊教學,科內seminar,亦與外科、腫瘤科、X光科進行科際間之教學研究討論。
3.研究:本科依功能性設有專組:上消化道組(含治療內視鏡)、下消化道組(含雙氣囊,小腸鏡,大腸鏡)、胰臟組(含EUS)、急重症組(ICU)等醫師、達成共識以提供最優質的照顧。團隊不論在Epidemiology或大腸鏡、小腸鏡的臨床論文的質與量皆是全國數一數二,基礎方面的研究,也是一時之選。在臨床早期癌症的診斷與研究,亦不遺餘力。並在SCI論文發表成果豐碩。
二、肝臟科
臨床醫療服務、教學、研究三方面均衡發展,以落實全面化與優質化的醫療照護。
一、醫療服務:
1.提供胃腸肝膽疾病例行性的檢查,包括診斷與治療性胃鏡、大腸鏡、診斷性超音波。
2.肝臟科專業特色的服務,包括BC肝炎病毒定量檢測 (HBV-DNA、HCV-RNA)、BC肝炎病毒基因型檢測(genotype)、B肝炎病毒變異種檢測(mutant)、超音波指引下肝臟與肝腫瘤生檢(切片)、肝腫瘤細針抽吸合併立即的細胞學診斷染色、肝臟彈性纖維化超音波掃瞄(elastography,ARFI)、超音波指引下肝癌(原發或轉移性)的酒精注射、射頻燒灼(RFA)及微波熱凝治療(MCT)。近來更發展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濃度定量、ILB28(以IL28B之基因變異可以預測C型肝炎治療成效),即將作為肝臟科專業診療服務。
3.肝病中心:針對BC肝炎帶原者及慢性肝病患者建立長期追蹤服務,建立資料庫提供治療與追蹤成效,以提供最優質的照顧。
4.近年來的發展:包括同步多針射頻燒灼(switch control RFA)、同步多針微波熱凝治療(switch control MCT)、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描結合之虛凝肝腫瘤定位檢查(RVUS、real time virtual sonography)、肝臟彈性纖維化超音波掃瞄(elastography,ARFI)、腫瘤生物標記(tumor biomarker),結合基礎與臨床以提供更優質更先進的醫療服務。
二、教學:依各別的肝病特色與各級醫師做不同層級之教學,含課堂制式上課,病房床邊教學,科內seminar,臨床研究員(fellow)的專科指導,也定期與外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進行科際間之教學研究討論。針對各級醫師的教學原則如下:
1.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以疾病問題導向學習(PBL及SOAP)及實證醫學(EBM)為訓練基準;
2.總醫師與臨床研究員(fellow):參與研討會及教學活動,培養各種檢查的操作技巧及判讀能力;
3.指導住院醫師總醫師與臨床研究員參與研究,及論文寫作。
三、研究(臨床與基礎)依本科各別的肝病特色設有專組:
◇B型肝炎(臨床與基礎):朱嘉明、葉昭廷、許朝偉、陳益程、鄭文睿
◇C型肝炎(臨床與基礎):沈一嫻、林俊彥、陳益程、張明鈴、鄭文睿
◇肝癌(臨床與基礎):林?寅、林錫銘、葉昭廷、謝森永、許朝偉、林成俊、陳威廷
◇肝癌介入性治療:林錫銘、許朝偉、陳益程、林成俊、陳威廷
◇肝硬化(臨床與基礎):林俊彥、陳威廷、黃建豪
◇肝癌家族研究:戴達英、陳威廷
◇肝纖維化研究:戴達英、張明鈴、陳威廷
◇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張明鈴
◇肝臟免疫學:林俊彥、黃建豪
◇肝臟加護醫學:沈一嫻、林俊彥、陳威廷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科歷年來發表的論文在肝臟學領域已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B型肝炎的臨床病史與抗病毒治療、肝癌的經動脈栓塞、局部消融治療、肝癌基礎研究的學術論文發表,更是居亞太或全球第一,包括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ut、Journal of Hepatology、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Oncogene、Cancer Research、Proteomics等高引證係數的國際醫學期刊,整個肝臟團隊也不停的朝各個領域積極努力研究,以提升肝臟醫學的學術新知以及提供更優質更新穎的醫療照護。
民國67年12月,林口醫學中心成立。
民國74年4月,基隆分院開幕,由方昆敏醫師前往主持。
民國75年1月,高雄分院開幕,由戴達英醫師南下主持。
歷經三十多年之努力,本系主治醫師由早期2人至今台北、林口院區53人,病床由20床擴展至160床(含加護病房10床)。
本系按功能及研究領堿細分為三科二室二中心,包括胃腸科、肝臟科、膽胰科、腹部超音波室、內視鏡室,以及肝臟研究中心與消化系內視鏡治療中心。
本系次專科介紹:
一、胃腸科
本科著重服務、教學、研究三方面發展,以期落實全民化、優質化醫療健康照護。
1.服務:
◇胃鏡檢查室、超音波檢查室:提供初階例行性胃腸肝膽方面檢查。
◇內視鏡治療中心:治療內視鏡止血術、高階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以期提供早期癌症之診斷與治療,再推廣至胃腸道癌症與胰臟癌症患者的特定病房區之成立,以提供最優質的照顧,並收集病歷、建立資料庫,以提供最佳範例與資源。
2.教學:醫院內依分組特性針對各級醫師做不同層級之教學,含課堂制式上課,病房床邊教學,科內seminar,亦與外科、腫瘤科、X光科進行科際間之教學研究討論。
3.研究:本科依功能性設有專組:上消化道組(含治療內視鏡)、下消化道組(含雙氣囊,小腸鏡,大腸鏡)、胰臟組(含EUS)、急重症組(ICU)等醫師、達成共識以提供最優質的照顧。團隊不論在Epidemiology或大腸鏡、小腸鏡的臨床論文的質與量皆是全國數一數二,基礎方面的研究,也是一時之選。在臨床早期癌症的診斷與研究,亦不遺餘力。並在SCI論文發表成果豐碩。
二、肝臟科
臨床醫療服務、教學、研究三方面均衡發展,以落實全面化與優質化的醫療照護。
一、醫療服務:
1.提供胃腸肝膽疾病例行性的檢查,包括診斷與治療性胃鏡、大腸鏡、診斷性超音波。
2.肝臟科專業特色的服務,包括BC肝炎病毒定量檢測 (HBV-DNA、HCV-RNA)、BC肝炎病毒基因型檢測(genotype)、B肝炎病毒變異種檢測(mutant)、超音波指引下肝臟與肝腫瘤生檢(切片)、肝腫瘤細針抽吸合併立即的細胞學診斷染色、肝臟彈性纖維化超音波掃瞄(elastography,ARFI)、超音波指引下肝癌(原發或轉移性)的酒精注射、射頻燒灼(RFA)及微波熱凝治療(MCT)。近來更發展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濃度定量、ILB28(以IL28B之基因變異可以預測C型肝炎治療成效),即將作為肝臟科專業診療服務。
3.肝病中心:針對BC肝炎帶原者及慢性肝病患者建立長期追蹤服務,建立資料庫提供治療與追蹤成效,以提供最優質的照顧。
4.近年來的發展:包括同步多針射頻燒灼(switch control RFA)、同步多針微波熱凝治療(switch control MCT)、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描結合之虛凝肝腫瘤定位檢查(RVUS、real time virtual sonography)、肝臟彈性纖維化超音波掃瞄(elastography,ARFI)、腫瘤生物標記(tumor biomarker),結合基礎與臨床以提供更優質更先進的醫療服務。
二、教學:依各別的肝病特色與各級醫師做不同層級之教學,含課堂制式上課,病房床邊教學,科內seminar,臨床研究員(fellow)的專科指導,也定期與外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進行科際間之教學研究討論。針對各級醫師的教學原則如下:
1.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以疾病問題導向學習(PBL及SOAP)及實證醫學(EBM)為訓練基準;
2.總醫師與臨床研究員(fellow):參與研討會及教學活動,培養各種檢查的操作技巧及判讀能力;
3.指導住院醫師總醫師與臨床研究員參與研究,及論文寫作。
三、研究(臨床與基礎)依本科各別的肝病特色設有專組:
◇B型肝炎(臨床與基礎):朱嘉明、葉昭廷、許朝偉、陳益程、鄭文睿
◇C型肝炎(臨床與基礎):沈一嫻、林俊彥、陳益程、張明鈴、鄭文睿
◇肝癌(臨床與基礎):林?寅、林錫銘、葉昭廷、謝森永、許朝偉、林成俊、陳威廷
◇肝癌介入性治療:林錫銘、許朝偉、陳益程、林成俊、陳威廷
◇肝硬化(臨床與基礎):林俊彥、陳威廷、黃建豪
◇肝癌家族研究:戴達英、陳威廷
◇肝纖維化研究:戴達英、張明鈴、陳威廷
◇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張明鈴
◇肝臟免疫學:林俊彥、黃建豪
◇肝臟加護醫學:沈一嫻、林俊彥、陳威廷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科歷年來發表的論文在肝臟學領域已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B型肝炎的臨床病史與抗病毒治療、肝癌的經動脈栓塞、局部消融治療、肝癌基礎研究的學術論文發表,更是居亞太或全球第一,包括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ut、Journal of Hepatology、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Oncogene、Cancer Research、Proteomics等高引證係數的國際醫學期刊,整個肝臟團隊也不停的朝各個領域積極努力研究,以提升肝臟醫學的學術新知以及提供更優質更新穎的醫療照護。
醫療團隊
廖運範
|
主治醫師 | B型肝炎治療 | 醫師資料 |
簡榮南
|
主治醫師 | 慢性BC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它肝病的診斷及治療 | 醫師資料 |
張明鈴
|
系主任 | 脂肪肝學術研究及臨床治療、自體免疫肝病治療、B型及C型肝炎學術研究及治療、肝臟纖維化學術研究、C型肝炎基因殖直鼠學術研究 | 醫師資料 |
林俊彥
|
主治醫師 | B 型及 C 型肝炎及肝癌之治療與免疫學研究、肝病免疫治療之研究 | 醫師資料 |
劉乃仁
|
主治醫師 | 肝膽胰臟疾病、ERCP治療及其他治療性內視鏡之臨床研究、雙氣囊小腸鏡 | 醫師資料 |
何玉彬
|
主治醫師 | 消化道出血之內視鏡治療及肝膽胰胃腸相關之重症疾病之研究及治療、大腸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大腸鏡檢查及大腸鏡息肉切除、猛暴性肝衰竭之研究及治療 | 醫師資料 |
邱正堂
|
主治醫師 | 小腸腸道疾病診療、消化道癌症之診療、胃腸道內視鏡治療及內視鏡超音波之診療、逆流性食道炎之診療 | 醫師資料 |
林錫銘
|
主治醫師 | 肝炎治療、肝癌的診斷與治療 | 醫師資料 |
蘇銘堯
|
主治醫師 | 肝膽胰臟疾病之診斷與治療、消化道治療性內視鏡之臨床研究與治療、無痛大腸鏡、雙氣囊小腸鏡 | 醫師資料 |
陳益程
|
主治醫師 | 慢性B, C型肝炎治療、肝硬化照護與治療、肝癌治療 | 醫師資料 |
許振銘
|
主治醫師 | 大腸鏡診斷及治療、小腸疾病與膠囊內視鏡之臨床研究、消化道治療性內視鏡及雙氣囊小腸鏡之臨床研究 | 醫師資料 |
朱嘉明
|
主治醫師 | Clinical hepatology、B 型肝炎之研究與治療 | 醫師資料 |
沈一嫻
|
主治醫師 | C型肝炎之治療、胃腸疾病、肝膽超音波檢查 | 醫師資料 |
戴達英
|
主治醫師 | 肝臟學、B型肝炎病毒 | 醫師資料 |
葉昭廷
|
主治醫師 | Hepatology、Molecular Virology、Hepatocarcinogenesis | 醫師資料 |
李青松
|
主治醫師 | 治療性內視鏡、ERCP、彩色腹部超音波 | 醫師資料 |
謝森永
|
主治醫師 | Hepatology、Cancer Biology、Virology、內科學、胃腸肝膽疾病、癌症生物學、病毒學 | 醫師資料 |
林淳榮
|
主治醫師 | B 型及 D 型肝炎之基礎研究、內視鏡超音波及相關、內視鏡超音波、食道及胃腸道腫瘤之黏膜切除術、胰臟疾病研究 | 醫師資料 |
蔡銘鴻
|
主治醫師 | 肝硬化及胃腸肝膽重症,食道靜脈瘤、胃鏡脈瘤之治療 | 醫師資料 |
許朝偉
|
副系主任 | 慢性B型及C型肝炎之基礎研究及臨床藥物試驗與治療、胃腸疾病、肝膽疾病 | 醫師資料 |
朱允義
|
主治醫師 | 內視鏡超音波及細針細胞抽吸生檢術(FNAC & TCB)、消化道早期癌症內視鏡治療(ESD)、胃食道逆流疾病及上消化道動力學(Menometry)、胃腸肝膽疾病 | 醫師資料 |
宋皚峰
|
主治醫師 | 肝、膽、胰疾病 ERCP 以及治療性內視鏡之臨床研究、胰臟炎及胰臟疾病之基礎研究 | 醫師資料 |
林政輝
|
主治醫師 | 小腸疾病治療及雙氣囊小腸鏡檢、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及胰臟治療術、治療性內視鏡、一般胃腸及肝膽疾病 | 醫師資料 |
林成俊
|
主治醫師 | 中小型肝癌微創消融治療 (包括多針聯合消融及微波消融) 肝癌標靶免疫藥物治療以及聯合治療(含質子放射,肝動脈化學藥物治療) 肝炎,肝硬化,肝腫瘤診斷及治療 一般胃腸疾病診斷及治療 | 醫師資料 |
林偉彬
|
主治醫師 | 小腸鏡檢查、小腸疾病治療與研究、困難性大腸鏡檢查 | 醫師資料 |
鄒永寬
|
主治醫師 | ERCP治療、小腸疾病與膠囊內視鏡臨床研究、胃食道及咽喉逆流、食道動力學檢查、功能性消化不良 | 醫師資料 |
陳威廷
|
主治醫師 | 肝癌及肝膽胃腸科之重症治療 | 醫師資料 |
鄭浩材
|
主治醫師 | 一般肝膽胃腸疾病、消化系內視鏡檢查治療、腹部超音波、ERCP | 醫師資料 |
宋昌穆
|
主治醫師 | 單人式大腸鏡與息肉切除、雙盲式小腸鏡、胃癌治療及其研究、胃腸與肝炎疾病 | 醫師資料 |
林蔚然
|
副系主任 | 胃腸肝膽疾病之診療,胃鏡大腸鏡及息肉切除,減重內視鏡操作。消化道幹細胞,粒線體,能量代謝及癌症相關基礎研究。 | 醫師資料 |
李沐憲
|
主治醫師 | 腸胃道及肝、膽、胰等消化系疾病、ERCP治療 | 醫師資料 |
陳聰興
|
主治醫師 | 腸胃醫學、肝臟疾病、胃小腸及大腸鏡檢查治療、早期胃大腸癌內視鏡切除及基礎醫學研究 | 醫師資料 |
郭家榮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之診斷治療、消化性潰瘍、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消化道內視鏡之診斷與治療、微菌叢植入治療。 | 醫師資料 |
黃建豪
|
主治醫師 | 肝硬化、肝癌、肝炎之診斷和治療 | 醫師資料 |
鄭文睿
|
主治醫師 | 主要專長:B型肝炎 (含:帶原者門診)與其他肝臟疾病 ,臨床新藥試驗 與轉譯研究。次要專長:內視鏡檢查治療。Major: Hepatitis B management (including carrier clinic), Hepatology, Clinical trials | 醫師資料 |
陳俊瑋
|
主治醫師 | B型,C型肝炎治療、肝硬化及肝癌診斷及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小腸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診斷及治療、膠囊內視鏡術、大腸鏡檢、大腸瘜肉切除 | 醫師資料 |
謝彝中
|
主治醫師 | 肝癌介入性治療與相關臨床研究。 | 醫師資料 |
李柏賢
|
主治醫師 | 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小腸疾病、小腸內視鏡(膠囊內視鏡、深部小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腸道困難梭菌感染 | 醫師資料 |
滕威
|
主治醫師 | 病毒性肝炎與其他肝臟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之臨床診斷治療與轉譯醫學研究 | 醫師資料 |
吳季桓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之診斷治療、消化道內視鏡之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鄭雅婷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郭偉亮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陳正仁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肝臟學、B型肝炎病毒。 | 醫師資料 |
陳博煥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林伯庭
|
主治醫師 | 肝癌,肝炎,肝硬化的診斷治療及研究。一般胃腸疾病內視鏡診斷及治療。 | 醫師資料 |
王昇富
|
主治醫師 |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ERCP)診斷與治療,膽道金屬支架置放,腸道金屬支架置放,內視鏡超音波(EUS),內視鏡超音波導引腫瘤切片及胰臟囊腫抽吸(EUS-FNA and FNB),內視鏡超音波導引胰臟囊腫酒精注射,胰臟囊腫之臨床研究,膽道結石與膽固醇之臨床研究,單人式大腸鏡操作及胃鏡檢查,腸胃道止血及息肉切除術,胃腸道息肉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EMR) | 醫師資料 |
劉彥君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邵昶瀚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蘇崇維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徐正二
|
主治醫師 | 胃腸肝膽疾病診斷治療。 | 醫師資料 |
醫技團隊
姓名 | 職位 |
---|---|
許芳瑜 | 胃腸肝膽科技術組長 |
護理團隊
姓名 | 職位 |
---|---|
方楸雅 | 內科護理長 |
林秀如 | 內科護理長 |
陳麗微 | 外科護理長 |
謝慧齡 | 內科護理長 |
服務與特色
長庚之光-廖運範 院士:
在廖運範院士的領導之下,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已是舉世聞名。在新的世紀裡,廖院士更為了領導我們進入世界頂級的地位而籌劃。
建立世界級肝炎病毒分子偵測中心:
目前本中心在葉昭廷教授主持下,擁有一支足以自傲的團隊,可以執行各項分子病毒學之偵測,包括B型與C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分型,病毒突變種之測定以及自動核酸定序服務。
世界一流的B型肝炎自然病史及治療中心:
在朱嘉明教授的努力之下,本中心的慢性B型肝炎研究堪稱世界一流,尤其是自然病史暨各種先驅之抗病毒藥物治療之研究,舉世聞名。
肝癌研究重鎮:
肝臟研究中心內有關肝癌研究,由林火丁寅主任與林錫銘教授負責臨床研究,由長庚大學周成功教授與林光輝所長負責基礎研究。期待未來在肝癌診斷與治療上帶來突破。
在廖運範院士的領導之下,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已是舉世聞名。在新的世紀裡,廖院士更為了領導我們進入世界頂級的地位而籌劃。
建立世界級肝炎病毒分子偵測中心:
目前本中心在葉昭廷教授主持下,擁有一支足以自傲的團隊,可以執行各項分子病毒學之偵測,包括B型與C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分型,病毒突變種之測定以及自動核酸定序服務。
世界一流的B型肝炎自然病史及治療中心:
在朱嘉明教授的努力之下,本中心的慢性B型肝炎研究堪稱世界一流,尤其是自然病史暨各種先驅之抗病毒藥物治療之研究,舉世聞名。
肝癌研究重鎮:
肝臟研究中心內有關肝癌研究,由林火丁寅主任與林錫銘教授負責臨床研究,由長庚大學周成功教授與林光輝所長負責基礎研究。期待未來在肝癌診斷與治療上帶來突破。

聯絡資訊
TEL 03-3281200#8107
FAX 03-3272236
聯絡信箱 : linda1220@adm.cgmh.org.tw
位置說明 : 門診區:病理大樓一樓32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