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長庚醫療團隊在口腔血管病變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

2025-07-16◎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科 陳志魁醫師
長庚醫療團隊在口腔血管病變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科陳志魁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冷凍槍治療(cryogun cryotherapy)」進行長期追蹤研究,證實該治療方式可有效消除病灶,復發率極低,為口腔血管病變患者帶來一種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25年2月出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臨床口腔研究(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展現台灣醫療團隊的實力與創新力。

▪病灶多呈現紅紫或藍紫色外觀
陳志魁醫師指出,良性口腔血管病變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估計約每百位頭頸部病患中就有6至7位罹患,發生族群不限年齡與性別。病灶多呈現紅紫或藍紫色外觀,常見於舌、頰黏膜、口底等部位,不僅影響美觀與進食,亦可能出現出血、疼痛等臨床症狀。嚴重者可能因自發性出血引發急性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傳統治療方式傷口和疤痕較大
傳統治療方式如手術切除與雷射治療,雖可控制病灶,但常伴隨較大傷口與疤痕風險。為尋求更溫和、安全的治療方案,陳志魁醫師回顧過去50年醫學文獻,發現雖有零星報告指出冷凍治療對口腔血管病變有效,但缺乏標準化療程與長期療效數據。

▪冷凍槍治療利用極低溫凍結壞死病灶
因此,研究團隊設計並執行一項標準化冷凍槍治療方案,針對33名確診為良性口腔血管病變的患者進行治療。該療法以液態氮為冷媒,溫度低至攝氏-196度,採非接觸式噴霧方式,每次治療約10分鐘,平均需接受2至3次療程。

▪研究結果97%患者病灶完全消退
研究追蹤時間長達5至51個月,結果顯示:97%(32名)患者病灶完全消退、僅1例無明顯改善;24.2%(8名)出現輕微副作用(7位為局部疤痕、1位短暫下唇麻痺)。醫療團隊進一步追蹤這些病患,在目前有限的資料中觀察到病灶復發率極低,再次證實冷凍槍治療的穩定性與長期療效。

▪冷凍治療屬非侵入性療法優點多
陳志魁醫師進一步指出,冷凍治療屬非侵入性療法,透過極低溫使異常血管組織凍結壞死,同時保留周圍正常組織,具有傷口小、恢復快、副作用低等優點。相較於傳統手術與雷射治療,冷凍治療可大幅減少患者的疼痛與復原期,提升病患整體就醫經驗與滿意度。

▪病人的故事
一位67歲女性,因牙周治療期間意外發現左下唇無症狀腫塊,前來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科求診。該腫塊呈藍紫色,直徑約兩公分半,造成左下臉部輕度腫脹變形,且已存在20年。臨床檢查顯示無脈動感,按壓呈缺血色變,診斷為良性口腔血管異常(BOVA)。醫療團隊採用冷凍槍進行治療,每次包含兩輪冷凍與解凍循環。三次療程後病灶明顯縮小,最終完全消失。6個月追蹤期間未見復發,證實冷凍治療可安全有效根除BOVA,亦可避免傳統手術的出血與疤痕風險。

▪研究成果建立了冷凍槍治療的標準流程
長庚醫院這項研究不僅建立了冷凍槍治療的標準流程,更為全球類似病患提供一項具科學實證的新選擇,也彰顯台灣醫療在口腔醫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發現口腔內有不明紅紫色或藍紫色腫塊應儘早就醫檢查
台北長庚醫院口腔病理暨診斷科蔣孟玲醫師與陳志魁醫師聯合呼籲,若民眾發現口腔內有不明紅紫色或藍紫色腫塊,應儘早就醫檢查,早期診斷與治療將可大幅降低併發風險,保障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