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羅慧夫醫師精神永續長存 林口長庚舉辦追思會 感念羅前院長的愛與奉獻

2019-01-04林口管理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羅慧夫醫師,於美國時間2018年12月3日辭世,享壽91歲。為感念羅慧夫院長對台灣與長庚醫院的崇高貢獻,林口長庚今(4)日上午舉辦追思會,並邀請羅前院長家屬參加。蔡英文總統出席追思會並頒發褒揚令,以彰顯羅慧夫醫師生前之人道奉獻精神。衛福部陳時中部長、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王瑞慧董事長以及醫界人士、羅醫師生前學生、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同仁以及曾受惠於羅醫師醫助的病患等,都共同來緬懷羅前院長。
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致詞指出,今日長庚醫院能在國際上受到矚目,羅慧夫院長功不可沒。在他任內建立醫師進修制度,並打破一般傳統分科的做法,進行跨科功能整合,於長庚醫院首創全國第一所顱顏中心,退休後並成立基金會,繼續把他的熱情與愛從台灣延續到海外,帶領醫療團至醫療資源相較不足之國家義診,同時也召集當地醫師傳授修補唇顎裂技術以培訓當地人才,為海外醫療撒下希望種子,且為台灣醫療作了最好的行銷。
王瑞慧董事長代表長庚紀念醫院向羅醫師遠道而來的家屬-女兒及女婿等致意並表達對他的感念,他說:「對於羅醫師的離去深感不捨,為感念您們的父親把人生最精華的歲月,全都奉獻給台灣,今日我們在他深耕多年的長庚醫院舉辦追思會,緬懷羅慧夫院長,期望他愛與奉獻的精神永續長存。」
追思會上並撥放影片,除有各界人士追憶共事點滴以及表達感恩之外,並伴以音樂會形式表達對羅醫師的無限懷念與感謝。在會場外,還有羅醫師歷年照片回顧展,透過過往影像紀錄,讓更多人遙想這位當代偉大長者一路走來的足跡。
羅慧夫醫師1927年出生於美國,1959年以醫療宣教士身分遠渡重洋來台行醫,當時醫療環境窘困,然而他以堅定無畏的心,自此台灣即為故鄉,行善行醫深耕40年。
羅慧夫醫師初至台灣,即在馬偕紀念醫院擔任外科醫師兼院長,他參考先進國家,引進最新技術與制度,因而創下數個台灣醫療史上的「台灣第一」,如創設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全台第一個「生命線」自殺防治中心等。
本著宣教士的使命感及一顆憐憫的心,將愛擴散至台灣偏遠地區,於早年即拓展山地巡迴醫療服務,讓當地民眾也能享受就醫權利。
之後於1976年應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邀請擔任長庚醫院的創院院長。當時王創辦人希望長庚不僅是硬體全新的醫院,更期盼在觀念與管理上也都要是全新的,而羅慧夫院長也不負王創辦人期望,在當時確實開創了醫院新風格。
首先即強調人性化管理,他認為合理的薪資福利可以讓醫護人員全力專注在病人與醫療上,進而致力研究及教學可以增進醫療服務品質。在他任內即建立進修制度,鼓勵醫師追求新知、與世界水準同步。
其次,打破一般傳統分科的做法,進行跨科功能整合,於長庚醫院首創全國第一所顱顏中心,致力推動以患者為中心之醫療,以乃至現在已成為世界著名唇顎裂暨顱顏醫療中心。
在行醫期間過程,羅慧夫醫師首重即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他認為每位行醫者除了必須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耐心與愛心對待病患之外,更應該重視每一個病患的尊嚴。他不僅將此行於自己的醫病關係,並將此觀念帶給自己的學生。
而為了使整個團隊源源流長,他在台期間作育無數英才,希望自己的學生『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以開闊的胸襟傾囊相授之外,更是安排學生至不同領域進修學習以追求卓越並下向扎根,造就長庚醫院成為當今世界整形重建外科界最具聲望及影響力的醫學中心。
不僅羅慧夫醫師獲得整形外科界至高榮譽的Manilic lecture獎,長庚醫院的陳昱瑞名譽主委和魏福全院士也都得過,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一個醫學中心有三人獲得Manilic lecture獎的榮耀。
整體而言,無論是對於醫療品質的提升、醫務管理的導入、醫護教育的重視,乃至於身心靈全人醫療的推廣,羅慧夫院長的努力改造了台灣醫療的制度與環境,培育醫護人才。不僅為長庚醫療體系奠定厚實而穩固的基礎,而當時台灣醫界也在長庚的刺激下提高了整體的醫療品質及水準。
後期,羅慧夫醫師將他所有積蓄成立基金會,繼續把他的熱情與愛從台灣延續到海外,帶領醫療團至醫療資源相較不足之國家義診,行跡南美、非洲、東南亞等地,同時也召集當地醫師傳授修補唇顎裂技術以培訓當地人才,為海外醫療撒下希望種子,且為台灣醫療作了最好的行銷。
羅慧夫醫師於1999年退休返美,為台灣奉獻40年,期間深受社會肯定。在國際於1994獲頒國際整型外科最高榮譽的「麥林尼克(Maliniac)特殊貢獻獎」之外,1996年榮獲「醫療奉獻獎」、1999年在總統府獲頒象徵最高榮譽的「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在2017年則因投入國際人道醫療,堪稱以專業進行人道奉獻之最佳典範而獲頒第九屆「總統文化獎」。
對於羅前院長促進台灣建立醫院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善醫病關係與關懷模式、重視學術研究及傳承、推動次專科發展與追求卓越等貢獻,均足為後輩及每一位醫療工作者追隨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