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剖腹產會增加寶寶氣喘及過敏疾病的機率 長庚醫療團隊研究獲刊於國際知名期刊
2018-11-20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廖穗綾醫師
兒童氣喘與免疫形成機轉(PATCH)世代研究群組
基隆長庚新生兒科廖穗綾醫師指出,過去幾年,全世界的剖腹產率大幅增加,從2000年的12%上升至2015年的21%。而台灣近幾年剖腹產率更高達32-34%,排名世界前三。陸續也有許多研究顯示,剖腹產對寶寶的健康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新生兒時期較易罹患呼吸窘迫症及未來發展成氣喘或其他過敏疾病等,因此相關議題值得醫界進行深入的研究。
氣喘和過敏性疾病是目前兒科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2014年推估國內約有16萬5千多位12歲以下兒童罹患氣喘,對於病童家庭及社會所造成的負擔皆十分可觀。一旦氣喘發作,病童便時常需要就醫,跟學校請假,甚至必須半夜送急診,讓家長和醫界都感到相當頭痛。
基隆長庚兒科兒童氣喘與免疫形成機轉(PATCH)團隊因此展開研究,想探討剖腹產是否與嬰幼兒氣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有關?以及是否會改變新生兒的免疫功能?
這項研究共針對579名新生兒,其中剖腹產209名、自然產370名,在新生兒出生後收集臍帶血白血球檢測先天免疫激素反應,於1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大時檢測咽喉帶菌率,於6個月和12個月大時安排嬰幼兒進行肺功能檢查,每次回診並都填寫過敏相關問卷。
結果顯示,剖腹產寶寶臍帶血免疫激素反應明顯比自然產寶寶來得差 (剖腹產寶寶臍帶血的白血球經細菌刺激後所分泌的免疫激素僅自然產寶寶的1/2–2/3的量)。研究也發現,剖腹產寶寶從1個月大時的52%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到1歲時咽喉仍有高達23%的帶菌率;相對於自然產寶寶1個月時的57%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至1歲時已降至15%。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剖腹產寶寶在1歲時其肺功能亦比自然產寶寶來的差。問卷結果亦顯示,剖腹產寶寶在1歲內發生喘鳴的機率,是自然產寶寶的1.6倍。
廖穗綾醫師認為,剖腹產寶寶免疫激素下降推究原因,可能是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因為缺乏生產擠壓的壓力,因此導致免疫激素反應的下降。而周產期先天免疫激素反應的改變,可能影響免疫功能,進而造成過敏體質。此外,新生兒因為沒有母體陰道益菌的暴露與抑制,因此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會比自然產寶寶來得高。咽喉帶菌數高,已被證實會增加未來兒童氣喘的機會。
廖穗綾醫師表示,從此研究結果可以證實,剖腹產會影響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及咽喉帶菌率,進而增加未來發生氣喘或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因此呼籲懷孕的準媽媽,情非得已,不要選擇以剖腹產的方式生產。
由於人體免疫系統的演化,會隨著後天環境及暴露因子而改變,所以對於家中有剖腹產寶寶的家長們,醫師也提醒不用過於擔憂,可以幫寶寶從運動、飲食和環境等多方面做加強,就可以降低氣喘和過敏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