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兒童癲癇發作檢查才知竟罹腦癌 質子治療後劍擊賽獲第三名

2018-07-19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洪志宏副院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兒童內科 江東和部主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放射腫瘤科 曾振淦醫師
14歲陳小弟與父母親定居美國多年,3年前因為爺爺過世的關係,再次回到久違的家鄉,然而這次迎接陳小弟和他家人的,不只是單純的喪親之痛,喪禮結束後,陳小弟與家人準備要離臺返美前夕,陳小弟卻突然癲癇發作,家人迅速將其送往醫院,檢查後意外得知,陳小弟弟竟然罹患──原發性的惡性腦部腫瘤。

由於事出突然,情況緊急,家人決定在長庚醫院接受治療。2015年4月20日在基隆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陳先志醫師精湛的手術下,腫瘤拿得相當乾淨。然而這只是治療惡性腦瘤的第一步而已,開刀後仍然必須進行輔助性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經過慎重考慮,家人決定讓陳小弟繼續留在林口長庚醫院接受後續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經向多方諮詢後,家人知道同樣是放射治療,但使用質子治療的副作用比較少,可以降低對孩子未來生長發育的影響;然而當時長庚質子治療中心尚未正式開始營運,因此經與長庚兒童癌症治療團隊討論決定,輔助性治療先由化療開始,在江東和醫師的照護下順利完成了化學治療。2015年11月質子治療正式開放啟用,由放射腫瘤科曾振淦醫師安排陳小弟開始做質子治療,成為首批接受質子治療的病人。陳小弟在完成6周的治療後,團隊醫師持續關心他的狀況,控制腫瘤效果也維持得相當良好,因此治療結束後,陳小弟便很快地回復了正常的生活。

術後陳小弟返回美國校園繼續未完成的學業以及他喜愛的劍擊運動,2018年4月20日還參加區域性的劍擊比賽,得到第三名的佳績。陳小弟非常高興,因為4月20日剛好是他3年前突然生病緊急開刀的那一天。這一刻,他終於走出了心中的陰影了!陳小弟一直擔憂自己無法再回到生病之前的狀況,但他也從來沒有放棄,最後走到了這一步,並在學校班級輪流分享他的抗癌歷程,獲得所有同學的好評及鼓勵。陳小弟說,「在最失落的那一刻,一定要提醒自己,凡事都會有出路。上天始終會給予一缐生機。所以不要放棄,只要正面面對,一定會有轉機。」

依據兒童癌症基金會多年的統計,在所有的兒童癌症中,十大常見的兒童癌症按照發生機率的高低,依序為:(1)白血病(2)腦瘤(3)惡性淋巴瘤(4)神經母細胞瘤(5)生殖細胞腫瘤(6)惡性骨肉瘤(7)軟組織惡性腫瘤(8)威爾姆氏腫瘤(9)惡性肝腫瘤及(10)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些腫瘤與外國的兒童癌症的發生情況類似。在治療的選擇上,除了手術、化療之外,約有3成的病童必須接受放射治療,尤其是軟組織肉瘤及腦部腫瘤的治療。

兒童腦瘤占所有兒童癌症患者的20%左右,是兒童最常見的實體腫瘤,在臺灣,每年新確診病例約有一百多例。放射治療在小兒腦瘤的治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因為普通放射治療使用的高能量X光,一旦進入人體,無法隨意在腫瘤區停住,為了讓治療所需的高劑量高能X光可以集中在腫瘤區域內,付出的代價是讓大範圍的正常腦部組織,在治療過程中暴露在輻射內。質子治療則不同,是利用調控布拉格峰的位置,質子射束一旦進入人體,就可以在穿透腫瘤區後停住,避免傷害位於腫瘤區後方的正常組織。

正常組織被照射的劑量和範圍大小,與放射治療的後遺症有關。這些負面的影響,是接受放射治療後的兒童需要長期面對的。放射治療後的長期後遺症,通常包括神經功能(視力、聽力等)、內分泌、認知和記憶功能上的缺失,以及繼發性惡性腫瘤。這些治療後的副作用,對於長期存活的兒癌病童,會造成身體功能損傷以及生活品質的下降。質子治療比起普通放射治療,可以減少副作用發生的風險及嚴重度。

雖然質子治療對於年紀小的病童是比較好的放射治療選項,但質子治療目前仍屬於自費治療的項目,有部分的病童家庭經濟能力不足以負擔。長庚紀念醫院為落實社會公益精神,針對兒童癌症需接受質子放射治療之經濟弱勢個案,特別提供質子治療費用補助,希望減少小朋友長期副作用的發生,亦幫助其降低家庭的經濟負擔與壓力。統計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間,共計補助15位、補助金額達830萬元。

長庚紀念醫院強調,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少子化的現今,讓每個兒童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希望與積極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