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桃園市政府與林口長庚醫院 攜手守護山地鄉 用愛護健康
2018-06-15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自2002年起,即配合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辦理「桃園市復興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復興區華陵里建置「華陵醫療站」,每日設有門診三診、二十四小時急診以及深入部落的巡迴醫療,提供後山三里(華陵里、三光里、高義里)約三千住民之醫療照護。
隨著當地民眾對醫療需求的增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近年來每年並再額外投入超過五百萬元,逐步擴大服務項目,包括:婦產科、兒科、眼科、胃腸肝膽科、中醫針傷科、復健科、牙科等專科門診,以及兒童心智篩檢、健康管理、教會健康宣導、健康篩檢、疾病個案管理、結核病篩檢等,提供涵蓋「預防醫學、醫療照護、健康管理」的完善健康服務。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統計,配合「桃園市復興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每年服務量均超過6,600人次,急救病患則有600人次;顯見當地民眾對醫療的需求度相當高。同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分析發現,當地民眾因糖尿病、高血壓、心衰竭、脫水、肺炎…等疾病住院的比例也從早年的3%下降至2.6%,顯示藉由良好且適當的醫療照護,確實得以降低住院的機率,進而可減少國家於醫療成本上的支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關懷社會公益深耕桃園山地鄉15年,受到當地民眾的信賴,今年為配合桃園市政府積極振興復興區醫療、觀光、就業、文化的規劃與建置,擴大醫療照護的深度與廣度,因此共同簽署「桃園市復興區山地醫療擴大服務合作備忘錄」,希冀透過市政府行政指導與協助,並整合地方相關資源,期使醫療服務發揮最大的效益。
由於山地鄉居民有其特有的醫療需求項木,因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今年起針對復興區民眾特別提出「醫療照護五大計畫」,預計每年將再投入一千萬元,以更貼近當地民眾的醫療需求。這五大計畫包括:
一、兒童心智篩檢進階治療計畫:為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避免家長與幼童的舟車勞頓,因此由專科醫師、心理師、復健師等團隊直接到復興區當地,進行聯合評估並針對異常個案進行語言、職能與物理治療。同時將增加服務場次,以免幼童錯過診療黃金期。
二、關節炎整合治療計畫:依長期巡迴醫療資訊分析,發現當地居民因工作型態,多數患有肌肉骨骼疾患,其中尤以膝退化性關節炎造成日常生活不便最常見。為減低民眾因此導致失能情形,並避免長期服用止痛藥物併發之副作用,本院擴大提供免費玻尿酸針劑之施打適用對象,即針對「非同院」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累計時間達6個月(含)以上無效之肌肉骨骼病患、膝退化性關節炎病患,經林口長庚醫院專科醫師評估診斷後,均提供免費施大玻尿酸針劑以緩解膝退化關節炎。
三、B、C肝擴大追蹤照護:結合健保署追蹤照護實施,除建立諮詢與管理之單一窗口,林口長庚醫院亦同時更新醫療站超音波設備,強化山上山下醫療系統連結,並額外針對高風險族群免費提供高階篩檢及對於潛在高危險群免費提供藥物治療,以期即早發現及治癒。
四、居家醫療關懷照護:針對無法自行就醫者,指派專人到府居家醫療,提供完全免費之居家醫療服務,以降低民眾就醫負荷,並補足現狀醫療服務之缺口。
五、學童及青少年健康促進:對復興區後山僅有四所國小及前山一所國中進行校園健康宣導衛教活動,免費提供進階健康檢查服務及體適能測試,以維護學童之體位、體適能及健康認知,協助學童從小建立良好的健康認知及生活習慣。
健保制度實施以來,國人的醫療普級程度大大提升,都市裡隨處可見診所和藥局,民眾早已習以為常,而山地鄉居民雖然一樣擁有健保身份,但若需看病就醫卻是路途遙遠,極為不便。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關懷山地鄉民眾健康,今年再次擴大山地醫療公益項目,期讓當地居民不用跋山涉水,也能得到醫學中心級的高品質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