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

2018-04-24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主任 夏紹軒
因為兒虐案件「缺乏人證」、「取得物證困難」與「無法立即勘查現場」等因素,全國通報受虐兒開案率低達7%。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重傷害與死亡受虐兒後來得以提起告訴的機率小於百分之三,檢、警、法、醫、社政各界仍須加強合作,保護兒童。

長庚紀念醫院於去年11月起,撥款擴大兒少保護工作。現已成立「兒少保護中心」推動相關工作,「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是本中心成立後籌辦的第一場研討會論壇,力邀享譽國際的神探「李昌鈺博士」來院演講,題目為【親子謀殺案及其處理】、【親子犯罪之採證】,分享其對家暴刑事辦案經驗。除此之外,更希望李博士登高一呼,整合檢、警、法、醫、社政各界,大家一起來,同心協力把兒虐的處遇做到盡善盡美。

「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論壇的緣起,是因為:
1、衛福部頃公布106年全國兒少虐待及疏忽通報案例為59,912人次、開案數為4,138,開案率僅7%。
2、106年1-10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通報疑似兒虐及疏忽中重傷害與死亡者約141人次,能代為提起獨立告訴者僅有4位,小於百分之三。

為何開案率低、重傷害與死亡受虐兒提起獨立告訴機會小?
李博士屢屢教導我們,破案的基礎有四條腿:「人證、物證、現場與運氣」。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兒虐的案件裡面:
●人證—相對人否認、家人隱諱、受虐兒陳述能力差,人證常常等於沒有。
●物證—第一線醫護人員並未接受刑事司法教育,不一定能立即辨認兒虐傷勢,不一定能適當記錄測繪傷勢,也缺乏保存物證(衣物、飲食、檢體)的機制,所以物證經常是匱乏的。
●現場—社工人員無立即訪視現場、保存家中證物的權力;只有明顯虐待致死或重傷案例才有刑事人員介入,但是通常都是一段時間以後,現場證據早就破壞或消失了!
●運氣—我們唯一剩下的。

因此,我們期望:
1、第一線醫護人員與社工都有司法刑事觀念,能夠完成初步的傷勢辨認、測繪、紀錄,及時給予受虐兒少保護。
2、醫院對兒虐案件要有保存證據的機制。
3、訓練有素、擁有公權力的司法人員在第一時間介入協助蒐證、勘查現場、提供專業意見。
4、兒少受虐不會掛一漏萬、受虐兒少處遇適當且即時、弱勢的正義得以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