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聽力診療服務新紀元─林口長庚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

2018-02-27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系耳科主任 陳錦國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為提供聽力及語言障礙患者更優質的服務,於107年2月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該中心同時結合專業的主治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護理師、工程師等團隊,提供完整且快速診療檢查、聽能重建諮詢,以免去病患及家屬四處奔波檢查治療的麻煩,估計一年將服務需要聽覺輔具的患者至少6000人次以上。

當前台灣社會的結構趨向少子化及高齡化,因此將新生兒聽力篩檢、18歲以下兒童單邊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植入納入健保給付,就是希望聽損幼兒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另外,據內政部統計資料,至106年9月,老年人口已達13.7%。聽力障礙會影響銀髮族的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有研究指出,聽力障礙會造成溝通的困難,進而使銀髮族不願意出門或開展人際關係,容易產生自閉或是癡呆症。因此不論是孩童或大人,皆會因為聽力損失降低了國家競爭力。

致力於研究聽覺科學的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並不常見於國內各大醫院,1985年,長庚醫院黃俊生教授引進台灣第一例人工電子耳,致力推廣與教育大眾接受極重度聽障其實是可以治療的觀念;由於術後成效良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得以戲劇性改變聽障孩童的命運。1999年王永慶創辦人宣布加碼捐贈數億元人工電子耳,使得更多的聽障家庭得以受惠。從1985年開展至今,整個長庚醫療體系總計完成千餘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佔全台灣6成左右,質與量皆為台灣標竿,使長庚醫療體系為台灣主要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醫院。

為進一步改善聽障朋友就醫的不方便,特別是聽力障礙需要配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手術的族群,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解釋病情與關懷,林口長庚醫院今年2月設置完善安靜獨立的空間,以協助溝通障礙相關的疾病治療與重建。此外中心也針對耳科疾病治療提供服務與諮商,如耳鳴、眩暈症、耳內視鏡手術或是歐氏管手術醫療。
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內設有獨立諮詢室讓病患家屬能聽醫師解說以清楚了解所有的醫療流程,並配有精密的設備,包括聽力室、電生理檢查、情境模擬室、人工耳蝸調頻室、會議室、助聽器選配室、耳模取樣製作和助聽器維修室。情境模擬室提供助聽器選配民眾體驗試佩戴助聽器後的情境模擬,再由專業的聽力師為病患精確挑選合適的輔具。

每位病患皆由聽力師協助預約門診並及時安排各項檢查,包含數項聽力檢查及影像檢查;同時依病患需要,請社工師為病患家屬說明各項補助,包含政府機關及長庚醫院補助的申請等。使病患進入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後,能享有快速檢查、專業諮詢等全方位服務,並持續關懷追蹤病患,打造溫馨、舒適又專業的聽覺輔具暨聽語復健空間。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案例分享
18歲的家瑄,在2歲時安裝人工耳蝸之後,不僅字正腔圓,更是各項朗讀、演說、說書比賽的參與者與常勝軍,還是第13屆文薈獎文學類學生組優等得主。家瑄大學甄選入學,以高分成績進入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是所有聽損孩童的楷模。

2歲男童出生時就被診斷為重度聽力障礙,戴過助聽器,但效果越來越差,而被爸媽帶來求診。陳錦國主任利用內視鏡結合顯微鏡的雙鏡手術,成功的克服高位頸靜脈膨出大出血的潛在危險,順利將所有人工耳蝸電極植入。術後,男童沒有任何頭暈不適,恢復情形良好,笑容更常掛在他可愛的臉膀上。

另有一位來自天津的病童─星星,患有重度聽障,一生下來就聽不見外界的聲音,世界,對他來說就是安安靜靜的空白,父母親跑遍大陸要找機會治療,但碰到的醫師在檢查過星星的狀況之後,都搖頭拒絕動手術,因為他除了失聰之外,還患有罕見的腦白質病變。最後找到台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的吳哲民醫師,吳醫師與小兒神經內科醫師討論後決定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星星術後第2天就出院了,傷口很小,活動力跟食量也很快恢復正常。除了參加醫院的幼兒復健的課程,也配合電子耳的開頻進度上課。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除了幫助聽損兒童把握黃金治療期,對年長者不明的聽力衰退,電子耳也能大幅改善聽語能力。一位55歲年長婦人聽力衰退,走在路上,聽不見車子接近的聲音,廚房的抽油煙機開了一整天也沒法察覺,到市場買菜時只能拿大鈔讓菜販自行找零,完成人工耳蝸手術3個月,不僅聽見聲音,聽語能力也恢復了近9成。最開心的是可以再度投入義工助人,全家人也可安心工作,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