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預防中風藥物應避免交互作用 長庚最新研究榮登國際醫學頂級期刊
2017-10-05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暨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主任 張尚宏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NOAC)是目前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首選藥物,相對於傳統抗凝血藥(Warfarin)的限制,NOAC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讓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及藥物順從性都大幅提升。
NOAC與其它藥物的交互作用,向來被認為比Warfarin相對較少,因此一直未見相關研究。然而有許多藥物與NOAC使用相同的代謝途徑,偏偏心房顫動患者往往常有其它共病或是高齡,需同時使用多種藥物。而臨床觀察仍偶爾可見NOAC相關的出血,使用NOAC的病患大約有5%會出現這樣的副作用,顯見NOAC與其它藥物併用仍有一定的安全顧慮。
醫界長久以來都想估計藥物交互作用的嚴重程度和發生率,但都苦於臨床用藥情況十分複雜,無法進行研究。在臨床試驗中,常見的交互作用都會儘量避免,以減少對實驗的干擾。因此過去在研究NOAC相關的交互作用時,往往是靠偶爾可見的病例報告,臨床用途有限。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以及心臟內科醫療團隊,有感於NOAC藥物研究上的困境,致力於探討心房顫動患使用NOAC時的藥物交亙作用。經過以最新統計技術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了九萬多位使用NOAC的心房顫動病人,發現病人使用NOAC時,若與amiodarone(常見的心律不整藥物)或fluconazole(一種黴菌感染用藥)合併使用,與單獨使用NOAC相比,會增加37%到138%的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最好避免同時開立,以免出血。
反之,NOAC與atorvastatin(降血脂藥物)或digoxin(毛地黃,心衰竭藥物)合併使用,與之前的用藥建議不同,反而稍稍減少出血風險,應可放心合併使用。
以上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017年10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這是醫學領域最頂級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高達44,亦是長庚醫院近年繼皮膚科鐘文宏醫師、風溼免疫科郭昶甫醫師之後,又一次能將臨床研究成果貢獻於此全球頂尖醫學研究社群。
為強化此一研究優勢,長庚醫院將投注更多資源於醫學資料研究相關的軟硬體建設、專注於醫學影像、巨量臨床資料的研究。相信能為醫療研究、健康照護,奉獻更多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