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性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可逆性氣流受限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徵。然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氣喘之間存在密切的雙向關聯,兩者常同時存在並互相影響。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透過多種機制加重氣喘症狀,包括夜間低氧血症、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加、炎症介質釋放增多,以及睡眠品質下降。此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出現夜間氣喘惡化,部分原因在於上呼吸道塌陷導致的氣流受限,進一步加重氣道阻塞及氣道炎症。臨床研究顯示,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氣喘患者在疾病控制上更為困難,對標準治療的反應較差。因此,對於難治型及嚴重氣喘患者,進行全面且精確的睡眠呼吸道功能評估至關重要。藥物誘導睡眠鏡內視鏡 (Drug Induced Sleep Endoscopy, DISE) 可在鎮靜狀態下直接觀察上呼吸道塌陷的位置及嚴重程度,提供更精確的診斷依據,並指導後續治療策略。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大約是 20%,目前已知睡眠呼吸中止症和許多心血管疾病相關,所以好好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非常重要。現在最有效的第一線治療是正壓呼吸器,但是長期而言,大約有一半的人沒有辦法長期使用正壓呼吸器。若沒有辦法使用正壓呼吸器,接下來可以考慮用負壓呼吸器、戴牙套或做手術。有許多方法可以用來評估哪一種方式比較適合病人,睡眠內視鏡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睡眠內視鏡發展於 1990 年,由 Dr. Borowiecki 用內視鏡檢查病人的上呼吸道,看看病人阻塞的地方是在哪一個位置,以及阻塞的程度。由於是在自然睡眠的狀態,所以病人會覺得不舒服。一直到 1991 年,由 Dr. Croft 開始用鎮定睡眠的藥物在病人的身上讓病人睡著,然後才將內視鏡放到病人的上呼吸道來做檢查。讓病人睡著才做評估,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畢竟病人是睡著後才會有上呼吸道阻塞。在執行睡眠內視鏡的時候,必須由整套的監測設備監測心跳、呼吸、血壓,以及睡眠深度。此外,鎮靜藥物的選擇和給藥的方式也都會影響到檢查的結果。每一種使用的藥物都有它的好處跟壞處,須由專科醫師判斷。常用的藥物有 3 種,分別是midazolam、dexmedetomidine 以及propofol。一般而言 midazolam和 dexmedetomidine 比較能夠反映出真實上呼吸道的塌陷,相反的 propofol 會誘發比較嚴重的上呼吸道塌陷,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的塌陷是因為藥物引起的,並非是疾病本身。但其好處為藥效比較快,病人恢復時間比較短。
評估上呼吸道阻塞的計分方法,目前最為常用的分類方式是VOTE classification,這個是由Dr. Kezirian 在 2011 年所提出來的方法。它主要評估了 4 個部分,V(velopharynx) 軟顎、O( oropharynx) 口咽、T(tongue) 舌根、E(epiglottis) 會厭軟骨,然後評估每個位置的阻塞方向以及阻塞的嚴重度。根據這樣的分類方式,可以幫忙預測各種治療的成功率,比如說:口咽部位的嚴重阻塞就不適合戴牙套;如果軟顎的阻塞方式是非常嚴重的從四面八方擠壓,這樣的病人就不適合做舌下電刺激的治療;最新的研究發現,嚴重的會厭軟骨阻塞就不適合戴呼吸器。另外,睡眠內視鏡對於負壓呼吸器壓力的調整也非常有幫助。也有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內視鏡可以有效評估睡覺時轉頭或是側身對於疾病嚴重度的影響,這可以提供病人一些姿勢性治療的選擇。另外有研究關於病人張嘴呼吸與否,是否也會影響疾病嚴重度。如果張嘴呼吸影響很大,可以考慮將嘴巴貼起來睡覺,這樣也可以改善疾病嚴重度。
不過執行睡眠內視鏡也有其潛在的風險,因為必須要麻醉,所以會有麻醉的風險,在正常人約為千分之一左右;在氣喘患者,麻醉風險可能相對增加,需與醫師共同討論檢查的安全性後決定是否安排。總而言之,睡眠內視鏡能夠反映上呼吸道塌陷的形態以及嚴重度,提供醫師和病人一個全面性的評估,減少病人接受沒有效的治療。如果綜合評估起來,用睡眠內視鏡評估的好處大於風險,使用睡眠內視鏡來做一個全面性的評估,對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整體治療計畫是很有幫助的。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