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四期 114年4月1日發刊
氣喘評估面面觀
小呼吸道功能異常與脈衝震盪肺功能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系呼吸道疾病科主治醫師 羅君禹
張老師是氣喘患者,固定在本院呼吸胸腔科門診追踪。兩個禮拜前她接受手術治療白內障,最近感冒了,常常半夜胸悶及咳嗽醒來,但因術後不宜用力吐氣,無法以尖峰流速及第一秒用力吐氣容積評估肺功能。所幸執行脈衝振盪肺功能(Impulse Oscillometry, IOS)時,受測者不需用力吹氣,5 赫茲和 20 赫茲間阻力差異(R5-R20)數據和 3 個月前比較,由 0.06 上升至 0.14,顯示最近小呼吸道阻力明顯增加。經調整吸入型藥物後,回診時張老師說她症狀明顯緩解,5赫茲和 20 赫茲間阻力差異也回降至 0.07。

小呼吸道指內徑小於 2 公釐的末八分枝無軟骨的支氣管及肺泡。此區域氣流速下降,懸浮微粒沉積,成為最容易受 PM2.5 微粒或香菸影響的部分。正常情況下,此區域的阻力只佔呼吸道總阻力不到 4 分之 1,但若有小呼吸道病變,此區域造成的阻力可上升 40 倍。氣喘病人小呼吸道,受到過敏源及發炎激素刺激,有大量發炎細胞聚集,平滑肌增厚,且管徑被黏液阻塞,甚至病理性重塑永久變形。小呼吸道病變使氣喘日夜間症狀控制不良,過度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對非超微粒的吸入藥物反應不佳,下降生活品質,導致頻繁急性惡化,且耗費醫療資源。

小呼吸道的功能不容易評估。傳統的肺量儀檢測,最大呼氣中段氣流若低於預期值 65%,可能有小呼吸導功能異常。體箱儀、單次呼吸肺氮廓清試驗以及高解析度電腦斷層等,也可輔助鑑定小呼吸道功能。近年來,本院引進脈衝振盪肺功能(Impulse Oscillometry, IOS) 測量呼吸阻抗數據,評估小呼吸道功能。

50∼78% 氣喘病人可由脈衝振盪肺功能,發現小呼吸道功能異常。脈衝振盪肺功能是一種非侵襲性的檢測。相對於肺量儀檢測用力吹氣時的氣流流速,脈衝振盪肺功能偵測正常呼吸時的呼吸系抗的阻抗。受測者以含著管子,以手指或器具夾著鼻子,接受聲波產生器產生聲波。機器由偵測到 5 赫茲低頻聲波產生的阻力表示呼吸道整體的阻力,20 赫茲高頻產生的阻力表示大呼吸道的阻力,其間的差異表示小呼吸道的阻力。另外,也評估肺部反應性的彈性,通常以 5 赫茲時測得的數據乘以 5 倍表示。

雖然脈衝振盪肺功能,目前並沒有公認的標準值,而且目前的肺病,是以肺容積及呼氣氣流定義,難以直接對應到脈衝振盪肺功能的數據,但是就氣喘病人而言,脈衝振盪肺功能可評估小呼吸道的異常程度,也可由用藥前後的變化,評估治療的成效。對於年幼或無法配合用力吹氣的老年病人,這種不費力的檢測,也可做為肺量儀的替代選項。
         
 
封面故事
吐氣一氧化氮應用於氣喘之評估
小呼吸道功能異常與脈衝震盪肺功能
脈衝震盪肺功能於氣喘評估之角色
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於難治型與嚴重氣喘評估之角色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氣喘卓越照護計畫簡介
醫學報導
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冠心症的安全性與療效
心靈點滴
延續護理的美
中醫報導
談兒童化療後周邊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
飲食營養
吃對益生菌,腸道更健康!
兒童醫療
認識遺傳諮詢
本月主題
難治型與嚴重氣喘的 全方位評估治療
焦點話題
利用核磁共振儀代謝光譜技術 成功解碼兒童腸道健康與過敏氣喘風險的關聯性
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 可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