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得知懷孕後,準媽媽們都會充滿興奮與期待,但也開始擔心要如何調理身體來孕育新生命,以期順利度過整個孕期。從中醫觀點來說,懷孕時母體的「肝、脾、腎」三個臟腑都會經歷巨大變化。「腎」氣變旺盛使體內雌激素、黃體素等賀爾蒙大量分泌;「肝」經血脈開始充盈能將血液提供給子宮及胎兒;「脾」運化飲食養分能轉化成營養來供給發育胎兒。懷孕及產後若有身體不適狀況,都與肝、脾、腎臟腑失調有關,如果準媽媽在懷孕前就有這些臟腑的虛損,懷孕中又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會進一步造成氣、血、津液的消耗,導致孕期中身體不適。所以中醫強調在孕期及產後坐月子期間要注意調理和保養,此為女人調整體質的好時機。
然而,許多準媽媽聽從長輩所說「一人吃兩人補」的錯誤觀念,讓自己在懷孕過程中攝取過多熱量,體重增加太多,即中醫所說的「痰濕」體質,導致日後要花更多時間去調理。其實孕期體重的增加與新生兒的體重並沒有絕對關係,基因與遺傳其實還是佔了最主要因素。體重增加過多也容易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因此懷孕期間的體重控制非常重要。不過也要注意懷孕期間千萬不可以節食減重,所以要如何藉由飲食調整及適度運動來使孕期體重平穩上升,是準媽媽們需要努力的目標。
中醫教您「瘦」孕飲食秘訣 孕期該怎麼吃,能吃得營養又胖得少呢?以下提供三種飲食秘訣來幫助「瘦」孕。
一、攝取原型食物為主 原型食物通常含有各種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不但能完整攝取食物的營養,也能避免吃下過多食品添加物,較能提供飽足感,避免覺得飢餓而亂吃零食。注意均衡攝取,尤其要攝取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並且多吃蔬菜、少吃油炸食物及精緻澱粉。
二、充足的水分補充 喝水對於母體的代謝及胎兒的生長發育都非常重要,保持身體足夠水分攝取有助於維持體溫、營養運輸和排除代謝廢物,還能預防便秘、泌尿道感染和孕期水腫。另外,缺水也會產生飢餓感,讓身體誤以為肚子餓而攝取額外食物,因此建議一天至少要喝體重乘以35∼40毫升的水分。若單純喝白開水會想吐,可以在水中加入金桔、蜂蜜檸檬、酸梅來增加味道,或依據個人體質搭配合適的中藥茶飲。
三、減少甜食攝取 懷孕期間一定要特別注意「糖」的攝取,糖容易被腸道吸收,使血糖快速上升而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體內脂肪堆積。攝取過多的糖也容易罹患妊娠糖尿病,增加早產及流產風險,所以孕期要控制添加糖的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50克。
另外,水果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糖分來源,很多人誤以為水果很健康常無節制的攝取,其實水果當中的果糖及蔗糖也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而造成肥胖。孕期間水果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一個拳頭大小,且盡量選擇「低升糖」及「平性」水果為主,如:芭樂、蘋果、小蕃茄、藍莓等。
中醫教您健康「孕」動 想要養胎不養肉,除了學會以上飲食秘訣外,另一個就是維持孕期規律運動。古代醫家徐之才「逐月養胎法」中提到:「妊娠六月,身欲微勞。」、「妊娠七月,動作屈伸,以運氣血。」「保元論」也提到:「婦人懷孕,體宜動而不宜逸,毋久立久坐,毋久行久臥。」說明中醫也是鼓勵孕期運動的,透過適當活動能夠幫助氣血通暢以養胎,反倒久坐、久臥容易使氣血凝滯,不僅不利養胎還可能增加流產或難產的風險。
孕期運動好處多 許多研究也指出,孕期運動並不會對胎兒造成任何不良影響,對母體也有許多好處,包含:(1)增加身體活力;(2)幫助睡眠;(3)幫助排便;(4)幫助心情愉悅,降低壓力和焦慮;(5)加速產程,提高順產機率;(6)伸展肌肉,減少抽筋的頻率;(7)強健核心肌群、骨盆底肌,減輕背部壓力、預防骨盆底肌鬆弛及產後漏尿。
孕期運動建議及注意事項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期應該要做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媽媽可以先從孕前習慣的運動開始慢慢循序漸進,瑜伽伸展、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室內腳踏車、交叉橢圓機)及重量訓練都是很推薦的運動,可以多方嘗試來加強全方位體能。 但需注意運動前適度暖身,避免空腹運動;運動時保持順暢呼吸,維持身體涼爽,補充足夠水分;運動後記得伸展。若運動中出現頭暈、喘不過氣、陰道出血、子宮收縮等任何不適,就需立即停止並休息。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