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一期 114年1月1日發刊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糖尿病失控腎臟遭殃 中藥補氣清熱降糖護腎
◎台北長庚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高定一
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每年近萬民眾因糖尿病或相關併發症死亡。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長期失控,病情惡化常導致腎臟病變,嚴重者可能需要終身洗腎。除了西醫積極治療、調整飲食生活模式外,也可搭配中醫輔助調養,為血糖與腎功能把關。

現年67歲的陳阿姨,兩年多前因突發頭暈、噁心和腹痛而緊急送醫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她的血糖非常高,糖化血色素(HbA1c)亦高達11%,腎絲球過濾率(eGFR)只剩42(ml/min/1.73m2),可見她已罹患糖尿病許久,且腎臟也明顯受損而不自知。

她遵醫囑持續服用降血糖西藥後,糖化血色素逐步降至8.2%,腎絲球過濾率略為回升至48(ml/min/1.73m2),但數值就一直在此徘徊。半年前,陳阿姨初次前來中醫就診,希望搭配中醫藥治療,幫助血糖控制並挽救腎臟功能。

陳阿姨主訴她容易疲倦、口苦咽乾、腰膝痠軟、大便祕結費力(便祕)、小便量少但泡沫多,稍微一活動,就滿身大汗。仔細診察後我們發現,她的舌質偏深紅色,舌苔少且有裂紋,脈細數。整體看來,陳阿姨屬於典型的「氣陰兩虛兼有胃熱」證型。

經過半年來以「益氣養陰兼清胃熱」為主要方針的中藥治療,例如清心蓮子飲、三黃瀉心湯、冬蟲夏草(菌絲體)等,加上規律運動,並定期回西醫新陳代謝科追蹤治療,近期回中醫門診時見她總是神采奕奕,不適症狀早已不復存在,血糖和腎功能也都有進步。糖化血色素近來已降至6.8%,腎絲球過濾率也提升至56(ml/min/1.73m2),陳阿姨對治療成效相當滿意,期望中醫與西醫一同持續為她的血糖與腎功能把關。

糖尿病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包括胰島素缺乏的「第一型糖尿病」,以及主因為胰島素阻抗的「第二型糖尿病」。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若長期未妥善控制血糖,則可能導致腎臟、血管、神經、視網膜等重要器官組織的嚴重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末期腎病變的主因之一。因此,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務必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在生活型態方面,糖尿病患者須格外注意睡眠與飲食,建議最晚12點前須就寢並獲得充足睡眠,飲食結構以原型食物(如糙米、燕麥等)為主,儘量避開精緻澱粉類食品(如麵包、餅乾、蛋糕等),含糖量較高的水果也建議少吃,以免血糖控制不穩。

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氣陰兩虛」或「氣虛血瘀」證型的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可能個別還兼有胃熱或其他兼證。像陳阿姨即為前者,適合選用清心蓮子飲等方藥來治療;部分其他患者若呈現舌質暗、舌下脈絡曲張等明顯血瘀證候,則宜運用補陽還五湯等方劑。而像陳阿姨這樣有胃熱兼證與便祕困擾的患者,則可搭配三黃瀉心湯或黃連解毒湯來治療。

研究發現,有「軟黃金」之稱的冬蟲夏草,可能有助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的恢復,在接受西醫定期追蹤治療的前提下,經過中醫師診察評估後,患者可與醫師討論看體質狀況是否適合搭配冬蟲夏草來治療。
         
 
封面故事
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結合融合影像技術
免疫治療在肝癌的角色
質子治療在肝癌的運用
釔90微球體療法∼高效精準打擊肝癌
特別報導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長庚醫院展現醫療創新亮眼成果
林口長庚全方位推動國際醫療獲第9屆國際醫療典範獎肯定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連續十年榮獲體育推手獎
長庚醫院2024年再次榮獲「幸福企業」金獎
中醫報導
糖尿病失控腎臟遭殃 中藥補氣清熱降糖護腎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老新風潮
飲食營養
經典年菜這麼做 兼顧美味與健康
本月主題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長庚運動醫學第5屆年度學術研討會,球后與拳后來助陣!
長庚醫院與馬六甲仁愛醫院攜手合作建置馬來西亞全國第一間智慧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