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卷第十一期 110年11月1日發刊
轉移性腦及脊椎腫瘤的治療契機與挑戰
守護「嘉」園「疫」起來
◎嘉義長庚教學部課長 許志明◎嘉義長庚感染管制委員會主席/嘉義長庚副院長 蕭政廷 校閱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長期擔任非公立傳染病防治醫院,因應此次COVID-19本土疫情,嘉義縣政府特別指定嘉義長庚為應變醫院及重症收治醫院,指揮中心自2021年5月19日起更將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本院依照長庚大家長程文俊主委的指示,將「維持醫療量能,提供醫療服務」訂為防疫終極目標,同時提出了防疫六大策略,團隊合作來維護病人與員工安全。
策略一 決戰院外
急診針對有症狀及接觸史的高風險病人設置戶外發燒篩檢站,並有雙重檢傷分類、住院病人與陪病者篩檢。門診則針對無症狀的低風險病人設置戶外篩檢站,提供門診住院與陪病者、門診檢查與開刀及自費篩檢。醫院大門車道管制及提供視訊門診。同時設有戶外「藥來速」服務,盡可能將病毒阻絕於院外。
策略二 防守院內
對於已住院的病人我們採取科主任每日回報、資訊監控發燒病人、放射科肺炎監控、與分區防疫諮詢醫師等各項措施。
策略三 分艙分流
各單位針對病人與人力進行分艙分流的規劃,醫院則針對確診病人設置了專責病房100床,標準負壓加護病房14床。此次為紓緩北部醫療量能同時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北病南送政策,本院收治超過50名中重度確診患者,並於7月12日順利完成階段性任務,病人全數出院並關閉專責病房。
策略四 後勤設備
除了提供員工必要的防護配備外,本院也採購影像喉頭鏡、高流量氧氣導管等各項防疫利器。檢驗科的高通量核酸檢驗儀在疫情三級警戒兩個月期間提供了約4萬3千次的檢驗量,是本院與鄰近醫院最堅強的防疫後盾。
策略五 自我管理
員工利用行動長庚APP每日回報體溫與旅遊接觸史等相關資料,有症狀時立即到急診採檢並造冊追蹤關懷。針對需要隔離或居家檢疫的員工,院方則提供配備完整的隔離所,同時也提供「安心小棧」讓第一線紅區的防疫人員不方便回家時可以居住。
策略六 疫苗注射
嘉義長庚為嘉義縣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醫院,在今年3月首先在本院開打COVID-19疫苗,另外為保護孕婦及胎兒安全,本院還特別開設接種莫德納疫苗孕婦專診。院內員工第二劑疫苗接種率早在8月時就超過99%,不僅照顧民眾也提供醫療人員最佳的保護。
除了運用六大策略來扮演好我們防疫專責醫院的角色外,我們也同時支援協助國內六輕工業區最大規模的萬人普篩,每日開設10條快篩線,短短4天就完成約1萬3000名員工篩檢作業,後續又協助其他廠區,總共在兩個星期內完成了2萬4000名的篩檢作業。
最後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楊仁宗院長特別要感謝這段期間全體員工不辭辛勞,勇於承擔。許多個人、團體與公司行號對於本院的支持鼓勵與捐贈各項物資,不僅溫暖我們的心,也讓我們更有力量面對疫情的挑戰。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堅守崗位與克盡職責,就醫民眾的高度配合,都是防疫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要維護醫療作業與肩負防疫重責大任,「防疫不能沒有你和我,大家作伙來!」。
         
 
封面故事
轉移性腦腫瘤的徵兆與流行病學
沉默的殺手∼腦膜轉移與水腦症
外科治療轉移性腦瘤的角色∼保存功能微創摘除
轉移性脊椎腫瘤的徵兆與流行病學
脊椎轉移的手術時機~腫瘤團隊該知道的事
外科治療脊椎轉移性腫瘤的角色~減壓與重建
特別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提供安全、舒適、友善的醫療服務
守護「嘉」園「疫」起來
社服園地
長青護理之家20週年的大禮∼透過自然之美為病友注入希望透過自然之美為病友注入希望
心靈點滴
我們與COVID-19的距離
兒童醫療
新冠病毒在兒童族群的特有表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兒童胸痛
焦點話題
長庚團隊成功開發新穎毒性檢測晶片
迅速修復斷裂股動脈,救回車禍青年生命及右腿
發揚羅慧夫精神 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設立「羅慧夫人道獎」
林口長庚實驗動物中心獲AAALAC國際認證 開發新醫藥新醫材有成
菸酒檳榔未沾,也可能罹患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