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應定期同時接受超音波和胎兒蛋白檢查 |
 |
◎嘉義長庚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張德生 |
 |
 |
目前學界對於肝硬化病人定期追蹤的方法並無一理想結論,多數學會建議僅須超音波檢查,而忽略胎兒蛋白的角色,原因在於肝癌病人僅有約6成會有胎兒蛋白上升的情況,所以用胎兒蛋白上升來偵測肝癌發生的敏感度欠佳。 然而臨床上偶有肝癌病人在超音波甚至肝臟電腦斷層掃描都看不到腫瘤,卻只表現胎兒蛋白上升的情況。這顯示超音波和胎兒蛋白在肝癌的偵測上有互補的功能。 基於這樣的觀察,醫療團隊藉由病歷分析,發現從2002年1月∼2010年6月期間,共有5,664位肝硬化病人曾在嘉義長庚接受超音波及胎兒蛋白檢查,分析其中1,597位長期接受追蹤病人,單獨使用超音波或單獨使用胎兒蛋白偵測肝癌的效力,與同時使用超音波加上胎兒蛋白在偵測肝癌效力的差別。結果在追蹤期間共有363位病人(佔22.7%)發生肝癌,當以傳統的20 ng/ml當閾值時,胎兒蛋白在偵測肝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52.9%和93.3%,超音波在偵測肝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92%和74.2%,兩者並用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則分別是99.2%和68.3%。 由於胎兒蛋白上升的情況也會受肝臟發炎程度影響而有起伏波動的變化,所以單獨一次的胎兒蛋白上升可能會造成偽陽性,但如果是因發生肝癌則胎兒蛋白是會逐步上升而不下降,因此若參考胎兒蛋白的連續性變化,以20 ng/ml為閾值再加上胎兒蛋白過去一年來上升值超過兩倍為偵測標準,併用胎兒蛋白和超音波在偵測肝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達到最佳的99.2%和71.5%。 結果顯示胎兒蛋白和超音波在偵測肝癌有互補效果,同時執行是定期追蹤肝硬化病人的最佳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中363位發生肝癌的病人中,僅有213位是可以接受治癒性的開刀或消融治療的所謂早期肝癌,其餘150位病人發現腫瘤時已屬無法治癒的晚期肝癌,原因是無定期接受追蹤檢查,以至於失去早期治療的契機。由過去的研究顯示肝癌長大一倍所需時間約4∼6個月,故藉此提醒每位肝硬化病人每3個月應同時接受超音波和胎兒蛋白檢查。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