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卷第七期 103年7月1日發刊
泌尿外科專刊
淺談上泌尿道上皮癌
◎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主治醫師 林柏宏
我們的泌尿道由上至下為腎臟,輸尿管,膀胱以及尿道;而上泌尿道指的是輸尿管與腎臟。由上泌尿道上皮長出來的腫瘤,就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上泌尿道上皮癌雖然在組織學型態上與下泌尿道上皮癌相似,但其發生率與臨床表現仍有許多差異。
發生率與危險因子
上泌尿道上皮癌約佔腎臟腫瘤的5∼7%,佔所有泌尿上皮癌的5%左右,男性的發生率大於女性。上泌尿道上皮癌的危險因子有抽菸、從事易接觸化學物質與染劑的工作、慢性尿毒症患者、烏腳病流行地區患者、有家族史者以及曾罹患下泌尿道上皮癌患者等。此外,由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馮思中醫師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究顯示,馬兜鈴酸也是泌尿道上皮癌的危險因子之一,致癌性甚至超過抽菸與肺癌的關係。馬兜鈴酸存在於某些中藥材中,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等,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衛生署已於2003年公告禁用。
症狀
上泌尿道上皮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15%的病人沒有症狀,經由其他檢查偶然發現。大部分有症狀者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因腫瘤阻塞造成腎積水引起的腰痛,以及較晚期泌尿道上皮癌表現出來的疲倦、貧血、體重減輕或因骨頭轉移造成的骨頭疼痛等。洗腎患者為上泌尿道上皮癌的好發族群,故洗腎患者若出現血尿情形,宜安排進一步檢查以排除上泌尿道上皮癌的可能性。
診斷
上泌尿道上皮癌的確定診斷,以泌尿內視鏡加上組織切片診斷為主。輔助診斷工具有尿液細胞學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如靜脈注射顯影劑腎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 IVP)、電腦斷層尿路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 CTU),對於腎臟功能不好的病人則可安排逆行性腎盂攝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 RP)。此外,胸部X光與骨頭掃描則可在診斷確定後用於檢查是否發生轉移。
治療
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治療需視腫瘤的期別而定。在局限於腎臟與輸尿管內的腫瘤,標準的治療方式為患側腎臟輸尿管與膀胱袖口的切除。此手術方法可用傳統手術由腹部或是腰部下刀,手術傷口較大。病人也可選擇腹腔鏡手術,或是最新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進行,傷口較小較美觀,恢復期也較短。手術後依腫瘤侵犯程度及惡性度,可能需接受輔助性放射線治療或是化學治療。
若是腎功能不佳,具雙側病兆或是單一腎臟的病人,在較初期且單一的腫瘤,可考慮輸尿管切除與輸尿管重新吻合手術,若有上述情況而手術風險又高的病人,則可考慮進行泌尿內視鏡腫瘤燒灼手術。對於晚期癌症腫瘤已經有轉移的病人,則以化學治療為主。
預後
上泌尿道上皮癌預後最重要的因子就是腫瘤期別。第一期的病人經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至8成以上。若是晚期患者,經姑息性治療5年存活率可能也只有3、4成。故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效果較理想;若發現有無痛性血尿,腰痛或是摸到硬塊時,需儘早至醫院就診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封面故事
一江春水…流不順?淺談攝護腺肥大
淺談上泌尿道上皮癌
漫談尿道重建手術
攝護腺癌治療另一選擇 冷凍療法
慢性腎衰竭治療新趨勢∼親屬捐贈活體腎臟移植
新聞紀要
長庚資源中心啟用 正確用藥教育齊推動
103年度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早產兒回娘家活動花絮
醫療時論
麻醉困境之我思我見
醫學新知
痛得受不了!?失眠拔牙憂鬱纏身 結果竟是唾液腺管作怪
醫學報導
漫談膀胱過動症
特別報導
林口長庚質子中心通過美國LEED-HC白金級認證為全球第二家
養生文化村報導
強烈的暴風雪阻擋不了母女相聚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我響應 感染管制齊努力
飲食營養
有「酵」的飲食健康綜說
我心深處
幸福的包袱
有一個女生讓我看見∼原來這就是「生命」
白話醫學
下泌尿道肉毒桿菌注射治療
兒童醫療
預防齲齒的利器∼氟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