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十期 101年10月1日發刊
重陽敬老專刊
桃園長庚與交通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整合生醫電資經驗共同研發
◎長庚醫訊編輯部 周欣怡整理◎桃園長庚醫院院長 黃美涓校閱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為帶動臨床與基礎生醫電子轉譯領域之合作,於8月29日與交通大學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由本院黃美涓院長與交通大學吳妍華校長共同簽署,使得本院與交通大學在學術交流合作關係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創立於2003年,在不斷追求醫療新知與醫療技術的進步下,長庚紀念醫院累積相當豐富的臨床資源及經驗,且對於生醫電子轉譯技術資源的投入均全力支持,因此擁有許多先進的醫療科技研究技術;交通大學在教育部追求頂尖大學計畫中,跨領域整合電機資訊光電工程與生物醫學科學,成立「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積極與醫院及產學研各界合作,共同研發高階醫療器材。
此次簽署之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其主要內容是雙方共同朝臨床與基礎生醫電子轉譯領域之頂尖卓越邁進,期透過合作,爭取國家型等大型計畫以及合作舉辦國際級研討會,並共享圖書、貴重儀器及設立聯合實驗室等研究資源來加強雙方緊密合作,未來交通大學表現優異的研究生,也可至長庚體系協助研究工作等。
促成此次學術合作的推手之一的桃園長庚醫院黃美涓院長表示,長庚體系擁有傑出的臨床醫學研究成果、龐大的醫療設備與臨床病人,此次透過長庚交大合作研究計畫,以加深與交通大學的研究合作,期能促進學術交流與臨床應用的發展,進而使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交通大學「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之研究中心團隊成員囊括工程、醫學與臨床領域,在技術上為全國最完整的轉譯醫學研究團隊。此次與桃園長庚醫院合作,將結合交大在電生理訊號量測與處理晶片系統上的領先技術與桃園長庚醫院的臨床經驗,應用於神經復健與醫學轉譯研究,開發新世代的醫療輔助系統,期望能在醫學電子學術具有傑出及高突破性成就外,進而協助產業界開發高階生醫電子醫療器材。
交大吳妍華校長表示,與桃園長庚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期望交大長期以來在電機、資訊、工程領域的研究能量,結合臨床資源與經驗豐富的桃園長庚醫院團隊後,共同在生醫電子轉譯領域發展新契機。此外,交大今年首度招收醫學士博士班學生,第一屆即吸引了名優秀醫師就讀,未來也希望有長庚醫院團隊醫師加入。交大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吳重雨教授暨總主持人說,中心成立以來不斷積極與醫院及產學研各界合作,以共同研發高階醫療器材為目標。研究中心團隊成員包括工程、醫學與臨床領域,是全國最完整的轉譯醫學研究團隊,同時也是台灣最早進入治療癲癇迴路元件與人工視網膜的仿生系統研究領域的團隊。此次與桃園長庚醫院的臨床經驗,將應用於神經復健與老人醫學轉譯研究,開發新世代的醫療輔助系統,除了在醫學電子學術有所突破外,並協助產業界開發高階生醫電子醫療器材。
林口長庚醫院魏福全院士、王正儀研發長、桃園長庚醫院楊政達副院長、林口長庚醫院鄭明輝副院長、發展企劃技轉中心閰紫宸主任、醫學研究發展部謝森永主任、研審會主席葉大森主任、林口長庚耳科吳哲民主任、桃園長庚醫美中心張承仁主任、長庚大學陳君侃副校長、長庚大學工學院鍾乾癸前院長、長庚大學工學院賴朝松院長、長庚大學育成創新中心曾俊儒副教授、長庚大學資工系所林仲志主任、長庚醫學科技儀器處黃嘉彥副處長、醫儀研發組蘇明綢副處長等多位長官均出席本次簽署儀式。期望透過與交通大學學術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交流,能結合彼此在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方面的優勢,共同邁向頂尖卓越的醫學研究。
         
 
封面故事
老年人的冠狀動脈心臟病
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顧喔好 用長久」∼談老人股骨頸骨折的照護
老人常見的眼科疾病
老人牙科
新聞紀要
桃園長庚與交通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整合生醫電資經驗共同研發
服務無國界,異鄉服務情
大手牽小手∼帶領育幼院童關懷長輩
帕金森病友聯誼座談會活動紀實
醫療時論
蛻變的傳統醫藥
醫學新知
診斷帕金森病的新利器:AV-133正子影像
養生文化村報導
奶奶歷險記
病人安全
銀髮族用藥問與答
飲食營養
老年人的營養
健康老化面面觀
老人失智症
增刊目錄
串起你我的心∼高雄長庚西湖員工之旅
糖尿病遠離肥胖動一動,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