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充滿活力健康有希望的高齡化社會 |
 |
◎桃園長庚養生文化村社會服務課行政主辦 葉嘉嶽 |
 |
 |
 |
台灣自1993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高齡人口比例不斷的攀升,至年底已達10.21%。內政部在人口政策白皮書中預估到2016年,65歲以上的人口和15歲以下的人口數幾乎同為302萬人,佔總人口數之13%,自此以後,老年人口將正式超過幼年人口。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中研院史語所的人類學者王道認為,維護「老人健康」和「婚姻制度」將是人類無可迴避的挑戰。 自許在醫療領域堅持要提供最好服務的本院,創立33年來不斷發展創新醫療的技術為民眾健康來把關。然而,若是在疾病的發生之初,或是尚未有疾病徵兆之前,就能透過預防保健的觀念、健康促進的方法讓人們在健康的狀態時間延長,減少生病的機率、縮短受疾病之苦的時間、減輕疾病帶來的痛楚,自然就能把生活品質提昇到更高的層次。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台塑企業的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深有感受,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以醫學中心級的健康監護、衛教指導與預防保健能力,提供豐富而多元的銀髮族健康照護和生活內涵,打造一座心目中理想的銀髮退休社區。專注於維護老人全方位的健康,讓年長者積極經營老年生活,而非被動接受養護,安心的在連續性照護體系中,過著獨立自主、健康有希望的尊嚴生活。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長庚養生文化村服務團隊結合政府部門、學界及民間資源,運用健康管理、活動安排、膳食設計等方法,鼓勵入住的長輩參與並關心自我健康,從量測血壓、血糖、關注用藥安全到飲食營養,並提供一系列的運動方案、健康講座、衛教與營養諮詢計劃,安排長輩們從事運動、接受各類主題的保健資訊,並採取個別及團體的方式,達成健康促進的目標。經過了五年的持續服務,引導建立了許多健康老化的典範。 而除了飲食、運動、醫藥之外,許多研究也顯示,「人際關係」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子。而現代社會多為雙薪家庭,造成了許多不同型態的「獨居老人」,有獨自居住的單身或銀髮夫妻、有和子孫三代同住但每天都見不到子女的「假性獨居老人」。因為退休從職場離開、因為經常一個人在家,人際關係開始逐漸疏離,失去了談話、交誼機會,健康自然也連帶受到影響。 在長庚養生文化村這個退休銀髮社區裡,入住的長輩擁有一房一廳或是一房兩廳不同大小,但獨立自主的「家」,而左鄰右舍住的都是同為卸下人生重擔,可以自由規劃老年生活的同輩銀髮族。從入住初期服務團隊安排的環境介紹、鄰居拜訪,到定期舉辦的迎新、交誼、慶生、座談、旅遊等活動中,長輩們可以逐漸熟悉環境、認識朋友,建立新的同儕關係,開展一段嶄新的人際關係。所以唱卡拉OK有人一起、打麻將不會三缺一、散步也不會孤單一人,生日有人幫忙慶祝、心情不好有人傾訴。良好又緊密的人際互動網絡,就在「家」的旁邊,就在我們的左右。人際關係好了,心理也安穩了,健康也能維持一定的水準。 長庚養生文化村自94年開放入住至今,至今邁入5週年了,服務團隊在創辦人的創建理念之下,兢兢業業的努力付出,希望打造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心目中理想的銀髮退休社區,期盼長輩們住在這裡能積極經營老年生活,不用擔心子孫的生活,也不用子孫擔心,獨立而不孤立,有健康也有尊嚴。而我們的努力在去年參加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舉辦的「全國老人團體健康促進運作典範選拔活動」,獲得入選最優的肯定,並受邀於成果發表會上報告歷年健康促進服務成果。我們會將這份獎項視為督促服務團隊繼續進步的動力,善盡社會責任,將現有的服務成果向外推展分享,和更多的社區、銀髮族團體交流、共同為打造充滿活力、健康有希望的高齡化社會而努力。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高雄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我心深處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