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整合醫學中的角色 |
 |
◎基隆長庚中醫科主任 張晉賢 |
 |
 |
 |
「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是一個新興的名詞,是將人體當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強調以整合不同醫療理論架構之整體預防與治療的一種醫學模式。中心思想則是治療人(healing a person),而非診斷疾病或治療疾病等,重點在於促進人類整體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對「健康」提出詮釋,認為健康不是沒有疾病,而是一種身體、精神與環境的平衡和諧;這就是整體的健康,而追求整體的健康即是「整合醫學」的目標。整合醫學主張「身、心、靈、氣」的全面照顧,這與中醫理論不謀而合,更是《內經》養生學說的延伸。WHO也在年提出傳統另類醫療的全球醫療策略,主要目的是希望促使各國政府正視及管理輔助與另類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治療,並規劃該療法之合宜、合理之安全使用,進而納入衛生健保系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將CAM分為五大範疇:一、另類醫療系統:草藥、針灸、氣功等;二、精神-身體介入療法:瞑想、催眠、音樂與藝術療法;三、生物學基礎療法:包括特殊飲食療法;四、按摩治療方式;五、能量療法:透過能量場來診斷治療疾病。 中藥與針灸是中醫的主要治療方式,儘管在CAM當中只是一部分,但是在台灣的醫療市場當中,中醫卻是普遍的治療方式。古人云:「截長補短,相輔相成」,在西醫正規的治療下佐以中醫輔助治療,這也是未來整合醫學的國際發展趨勢。中醫可幫助減少西醫治療之副作用及併發症;中醫針刺麻醉與止痛幫助病患對止痛藥物的長期依賴,近3年來,在健保的支持下先後開辦了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服務、腦血管疾病(中風)及小兒腦性麻痺之中醫輔助治療,相信這也是在整合醫學當中相當重要的中西醫合作模式,也顯示了台灣的醫療與國際整合醫學之同步。台灣社會的醫療型態一直維持多重取向的求醫行為,病人及家屬常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嘗試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西醫、中醫、健康食品或任何另類療法,現今西方醫學開始嘗試將這些另類醫學整合於正統醫學教育及臨床實務中,成為整合醫學,此將成為新世紀醫療照顧中最受矚目的醫療系統。可以發現中醫與西醫的整合是越來越重要。 全民健保已經實施14年了,這些年來,民眾取得現代醫療的幫助,十分便利而便宜,然而縱使在現代醫療十分普及的社會中,替代及輔助醫療也沒有因此絕跡。相反的,各種另類醫療包括中草藥、按摩、針灸、營養療法、順勢療法、芳香療法、音樂療法甚至是催眠,都各自蓬勃發展。 據統計,美國人每年花費在另類醫療上的費用,甚至比正統醫療還多。這股不容忽視的潮流,使得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在1992年即設立「癌症另類醫療研究室」,1998年更在國會的大力支持下升格為「國家輔助暨另類醫療中心」,專責研究無傷害性的「輔助療法」,研究經費也由每年6千8百萬美金暴增為兩億美金。同時,許多保險公司也開始給付被保險人接受另類醫療的費用。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美國,根據台大公衛學院調查,台灣過去1年內曾接受過至少一種另類療法的民眾,高達。這些現象反映了民眾對於另類醫療仍有其需求。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傳統與另類醫療的全球醫療策略,可以發現CAM正是世界的潮流,而且目前有越來越多研究人員投入CAM的安全性、有效性、作用機轉等方面之研究。整合醫學的重要性正是在於把這些不同的醫療方式統整起來。 整合醫學更深遠的意義和目的,在於回復醫療的重點至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並加強病人與醫師的互動關係。醫療方法,不管主流、輔助或另類,都只是在於名詞上的劃分,重要的是如何治療對疾病最有效,並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醫學最終目的,在於治療疾病、促進健康,使生命更加完整。任何的醫學都是有其極限的,但疾病的變化是無限的,醫學的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後,除了既有的治療外,如何提升整體的醫療品質,才是重要的,例如癌末的病人,現在的研究都慢慢從如何增加存活時間,走向如何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這樣態度的轉變,代表著疾病永遠是走在治療的前面,整合醫學的角色也是因此而誕生,如何把整合醫學擴大應用在臨床上,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98年2月1日起在中醫師全聯會的推動及全民健保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對「癌症病患手術後及放、化療後之副作用處理之中醫輔助治療」提供健保給付,這在癌症的整合治療上更邁進了一大步,相信這對病患及家屬甚至相關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項值得喝采的訊息。 身為台灣醫療人員的我們,應以寬闊的長遠眼光,更重視的態度來面對整合醫學,並配合現代醫學著重證據的原則,才能得到世人更多的認同與肯定。在了解國際醫學界,為整合輔助及另類醫療所付出之心血的同時,台灣在中西醫學整合上的努力,更應加快腳步,迎頭趕上,期許以整合醫學來謀取病患最高的福祉。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高雄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我心深處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