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微創靶向治療新技術—「氬氦刀」 |
 |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 劉會平 |
 |
 |
「氬氦刀」乃近年應用於臨床上惡性腫瘤治療的新技術。它是美國ENDOCARE公司利用美國航空和NASA總署的20多項技術專利,於1993年在世界上首創氬氦靶向治療系統。目前衛生署及美國聯邦食品藥物局(FDA)認可氬氦刀可應用在肝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等治療。氬氦刀治療時是藉由氬氣(Argon)快速冷凍和氦氣(Helium)快速升溫使冰晶迅速在細胞內外形成崩解,碎裂或溶解,導致細胞死亡從而殺死癌細胞。它兼具超低溫冷凍、介入熱療等多種療效的微創靶向治療系統,可準確摧毀癌組織而又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為迅速消除腫瘤負荷提供了有效治療方法。 在胸部腫瘤,「氬氦刀」可結合胸腔鏡手術或傳統開胸手術治療肺部轉移性或多發性腫瘤及不易切除之深部肺腫瘤,以避免因肺組織切除而導致術後肺功能不足。部分患者也可在局部麻醉下以電腦斷層影像定位腫瘤位置後將「氬氦超導刀」插入腫瘤深部,運用氬氣釋放將腫瘤凍成「冰球」,再灌入氦氣令其「回溫」,使腫瘤崩解、摧毀癌細胞。國外臨床研究顯示,一次「氬氦刀」的治療,腫瘤消融率可達92.2%,腫瘤大於3公分者,消融率可達70∼90%。若有殘餘或復發腫瘤可重復施行「氬氦刀」治療並視臨床需要追加輔助化療或放射治療以減緩肺腫瘤復發。肺腫瘤使用「氬氦刀」治療併發症包括在施行「氬氦刀」術後數週內,肺腫瘤組織崩解壞死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有不同程度之咳血、血胸、氣胸、肺感染發燒等併發症,因此術後需留院觀察數天。 基隆長庚胸外科對肺癌及轉移性肺腫瘤患者,礙於腫瘤不易以手術根除或患者身體狀況不好,如肺功能不良不適合肺葉切除手術,「氬氦刀」提供患者另一種新的治療選擇。尤其針對化療後殘餘或縮小之肺腫瘤可使用「氬氦刀」進行治療使之進一步縮減。本院胸外科自96年6月引進「氬氦刀」治療至今共進行14例肺腫瘤氬氦刀治療,所有病患在追 3∼9個月中腫瘤皆明顯縮小且無併發症。綜上所述,氬氦刀治療應可作為腫瘤綜合治療的一部分亦即它可與手術、放療、化療配合作交替治療。它可快速消除腫瘤負荷,增強局部治療,減輕其他療法的副作用,提高腫瘤綜合治療效果。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特別報導 |
 |
 |
高雄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發現長庚之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