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繼2017、2019年至不丹偏鄉義診後,建議建置淨水系統、提升公衛基礎建設、實施衛生教育的報告轉送不丹衛福部獲得肯定,今年多傑林巴基金會再度來函邀請。不丹位於喜瑪拉雅山脈東部為鬱鬱山林所覆,全國對佛教虔敬信仰,孕育出恬然純樸的心靈,蘊化幸福國度。本次義診特色為:(1)跨領域合作:台灣中醫黃帝內經實踐研究醫學會4位醫師及長庚包括中醫師:團長由筆者擔任、副團長黃澤宏、張適安;西醫師:胸腔內科張瓊心、影像診療部李秉謙、眼科黃筑煙;護理師李芝婧、王詣雯及社工師蔡宜津等9位醫護相關人員,發揮專業合作無間。(2)雲端病歷作業:主訴問卷及基本資料以google表單匯出成試算表,進而製作成google病歷,設定各資料夾加速病歷傳遞及雲端統整,減少用紙。(3)後續追踪:結果分成4類:具傳染性、需儘快就醫、需後續追踪、特殊案例,後續由多傑林巴基金會及寺廟、村長協助追踪。
本院長期支持國際醫援活動,本次義診提供中、西藥品及醫材超過200公斤。6月8日降落於不丹Paro機場,途中在Dochula停留繞108大佛塔,海拔約3,150公尺,山路的景色彷彿台灣,宛如北橫。抵達RKPO Green Resort at Gangtey,多傑林巴基金會導師布薩祖古(Busa Trulku)給予我們歡迎祈福。房間簡單舒適,以火爐生火取暖。清晨5點練習獅子吼,聲音迴盪4∼5次在崗頂寺山谷之間,6點晨鐘響起,祥雲之間陽光明亮閃耀。
不丹偏遠山區缺乏醫療,因此我們深入山區在崗頂佛學院、鹿古吉中小學、當秋女尼寺、旺度宗寺廟義診。教室簡單的桌椅,地鋪軟墊為治療床,當地志工協助翻譯,資料填寫,身高體重,視力、尿液篩檢等。測量血壓、體溫,醫師診察後以針灸、中藥、推拿治療。視力問題轉診眼科、氣喘等轉胸腔科、疼痛或癌末虛損西醫師轉中醫,提供跨專科專業診療。共服務650人,包括佛學院師生、修行者、村民等,6∼30歲約占7成。主訴依序是筋骨痛(26.3%)、眼睛疾病(24.3%)、頭痛(12.3%)、胃痛(11.9%)、皮膚疾病(5.5%)、鼻過敏(5.2%)。相較於2019年,這次血尿、蛋白尿個案減少,原因應該與淨水設備改進及推廣飲用開水有關。頭痛、眼痛、畏光、乾濇等症狀,或因高山暴露紫外線或光線不足引起。胃痛與飲食辛辣、檳榔、壓力和吃飯太急等相關。其他如幻聽無法入睡、腹部腫塊觸痛、手抖等,建議儘速就醫。不丹民眾自小即食用檳榔,對健康危害甚大,於診療中進行衛教,並提供基金會實證文獻。發現當地有艾草,教學生採集艾草以製作艾絨艾灸。
旺度宗住持貝瑪旺秋提到台灣民間善行眾所周知,聽聞台灣地震寺廟自發性舉辦消災法會,更讚歎義診之舉實為難得。布薩祖古說,義診比起法會更迅速解除痛苦,是慈悲的深刻實踐,期待來年相見。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