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肝癌衛教講座 再造彩色人生 |
 |
◎長庚行政中心公共事務部 |
 |
 |
 |
肝癌是台灣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防治刻不容緩。近年肝癌治療有許多重大突破,包括手術切除、質子治療、射頻消融、肝臟移植等,都為肝癌患者帶來新曙光。
長庚醫院為提升全民健康知識,做好自我與家人健康管理,今年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四場衛教講座,第二場講座「護肝不能等」於7月20日登場,由長庚團隊醫師分享肝癌整合性團隊治療成果,吸引近兩百位民眾到場聆聽。
領導林口長庚肝臟移植團隊成為國內最大,開創多項肝臟移植先例的李威震副院長表示,到目前為止林口長庚已完成超過1,500例肝臟移植,寫下重症肝臟移植、分割肝臟移植、不同血型肝臟移植案例數紀錄,也創下懷孕中肝臟移植並順產的先例。2023年林口肝臟移植團隊完成了114例肝臟移植,躍居國內年度完成例數領先團隊,術後一年存活率高達85%,5年存活率約70%,許多病人術後存活期甚至可達20∼30年,超越歐美及亞洲國家。
長庚醫院肝臟移植個案,約有4成是肝癌病人 林口長庚器官移植中心詹昆明主任指出,隨著醫療及手術的進展,肝臟移植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常規手術,長庚體系目前肝臟移植的病人中,肝癌的占比約有將近4成。病人如有肝癌合併肝硬化,只要腫瘤數目及大小合乎移植的標準,皆可考慮肝臟移植治療,再造彩色人生。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肝癌治療的關鍵 林口長庚肝臟暨移植外科洪豪謙醫師表示,對於單一腫瘤或有限腫瘤數目侷限於同一肝葉,且具有良好肝功能的肝癌患者,手術是主要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法,目標是完整切除肝腫瘤,並且保留足夠的術後肝功能,提供病人治癒和長期存活的機會。但是目前肝癌診斷時約只有20%病人可以接受根除性手術治療,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成為肝癌治療的關鍵。肝癌的開刀方式可分成兩大類: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又分成腹腔鏡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建議手術選擇以安全及根除為主。
質子治療可有效控制大型肝癌,延長存活期及降低副作用 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謝承恩醫師指出,放射線治療對於不適合手術或電燒治療的肝腫瘤患者尤為重要,而質子治療是目前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之一,其精準性和安全性顯著高於傳統X光放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質子治療可安全提高腫瘤治療劑量並降低正常器官的輻射劑量,質子治療的兩年腫瘤局部控制率達89%,中位數存活期為19個月,均遠優於傳統X光治療。此外,質子治療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也顯著低於傳統X光治療。
儘管如此,謝承恩醫師強調,質子治療對於肝硬化末期或多處腫瘤轉移的患者仍有限制;基於此研究結果,長庚醫院目前正進行質子治療合併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期望進一步改善肝癌治療成果。
腫瘤射頻消融為末期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和選擇 林口長庚肝膽胃腸科林伯庭醫師表示,腫瘤射頻消融(RFA)技術的進步,顯著增加了腫瘤燒灼範圍,同時能更全面地消融腫瘤組織,減少殘留癌細胞的風險,從而提高治療成功率。在末期肝細胞癌的治療中,RFA為患者提供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預後,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和選擇。
高雄長庚肝癌整合性團隊治療,表現亮眼 高雄長庚肝臟移植中心從1995年創立至今,已成功完成2,000例肝臟移植手術,無論是肝臟移植的存活率與肝臟移植3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肝臟移植團隊。
王植熙院長表示,高雄長庚肝臟移植中心的肝癌整合性團隊治療,結合手術切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標靶治療、肝動脈灌注化學治療、肝動脈栓塞、釔90微球體放療、放射治療質子治療、肝臟移植、電燒等方式,提供肝癌病人最佳、最適切的治療服務。
長庚團隊醫師也提醒民眾,若身體出現全身倦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右上腹悶痛、發燒等症狀,小心可能是肝癌的6大警訊,應盡早就醫診斷,早期治療。現在已經有很多很好的治療方式,也鼓勵末期肝癌病人不要輕易放棄治療。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