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一期 114年1月1日發刊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台北長庚兒童內科主治醫師 林書瑜◎林口長庚顱顏外科主治醫師 盧亭辰 校閱
小乖出生後被醫師發現有上顎裂、小下巴及下巴後縮,同時出現呼吸急促、發紺並有喘鳴音,因此被轉送到林口長庚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氣管插管以維持呼吸道暢通。支氣管鏡及電腦斷層顯示她因為下頷骨太小且後縮,導致小下巴及口腔容積過小,舌頭往後墜造成嚴重的上呼吸道阻塞,符合「皮爾羅賓症候群」的診斷。小乖在一個月後成功拔管,卻仍需依靠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期間曾嘗試側 / 趴睡,以及放置鼻咽呼吸道管來改善上呼吸道阻塞。經過兩個月,小乖仍然無法完全脫離呼吸器。還出現餵食困難及嚴重胃食道逆流情形,必須靠口胃管灌食。因症狀持續,小乖在 3 個月大時接受了「下頷骨牽引成骨術」。把牽引器置入下頷骨,兩週內逐漸把下頷骨拉長。隨著下巴拉長,口腔空間擴大,舌頭後墜的問題也得到改善。小乖在術後兩週脫離呼吸器,且經過口腔復健後移除胃管。術後一個月順利出院,預計在一歲後安排顎裂矯正手術。

皮爾羅賓症候群(Pierre-Robin Sequence)簡介及治療方法
「皮爾羅賓症候群」發生率約在 1/8,500,與 40 多種其他疾病有相關。是因為胚胎發育過程下巴過小造成舌頭不斷的往上顎頂,影響軟顎發育,造成顎裂;也由於小下巴,舌頭位置會偏口腔後方,因口腔容積變小,舌頭也相對較大;舌頭後墜造成上呼吸道阻塞,且因顎裂造成鼻咽與口腔相連,舌頭還會阻塞鼻腔,進一步加重呼吸困難。患有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生兒典型症狀包括小下巴、舌頭後墜、呼吸道阻塞,9 成還併有顎裂(通常為 U型顎裂)。此外因為口腔較小,鼻腔與口腔相通,往往會有餵食時呼吸困難、餵食不易,合併胃食道逆流。

皮爾羅賓症候群的上呼吸道阻塞,依照嚴重程度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輕微的可先調整睡姿。仰睡時舌頭會後墜而壓迫到呼吸道,所以要側睡或趴睡。

2.靠睡姿無法改善,可考慮放置鼻咽道呼吸管,其長度要能阻擋舌頭後墜。此方法約可以處理 8 成左右呼吸道的問題。

3.舌與下唇黏合術。手術把舌尖和下唇縫在一起,把後縮的舌頭往前拉。待顎裂修復後,再把舌頭和下唇分開。此手術通常使用在已放置鼻咽呼吸道仍呼吸困難者。但因舌頭被固定在下唇,會影響寶寶進食,且會影響到寶寶下排門牙的萌發及語言的發展。由於易造成寶寶不適且成功率不高(約 5成),併發症較多,目前已較少進行此術式。

4.下巴牽引手術,全名為「下頷骨牽引成骨術」,於 1990 年代後期開始發展用於治療皮爾羅賓症候群,成功率約 88∼100%。此術通常在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內進行,經由手術先將寶寶的雙側下頷骨切斷,並把牽引器置入下頷骨。在術後的1∼2 週內藉由牽引的程序,逐漸地把下巴拉長,直到下頷骨稍微比上頷骨更突出才停止牽引。根據統計,下巴牽引手術可將舌根與後咽壁的距離擴大3∼20 倍,可以立即解決寶寶呼吸的問題。手術一旦成功,可讓嚴重呼吸道阻塞的寶寶免於氣切。惟此術式精細複雜,格外仰賴外科醫師的手術技巧。另外,也可能在手術過程中造成併發症,如傷到神經或是未來的牙苞。

5.氣管切開術。雖然氣切是讓寶直接越過阻塞的舌根部位,從氣管的開口呼吸,看來似乎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但實際上,氣切的後續照顧,以及伴隨可能發生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氣切管阻塞、移位等),往往會帶給照顧的家長很大的壓力。因此,目前通常是當皮爾羅賓症候群合併中樞神經呼吸問題,而並非單純的上呼吸道阻塞時,才考慮氣切。

好消息是,這些皮爾羅賓症候群的寶寶,下巴仍有機會慢慢的長大。大多數在一歲之後,呼吸跟餵食的問題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多數的寶寶可以靠側趴睡及小心餵食安然過關、順利長大。但對於像小乖這樣比較嚴重的上呼吸道阻塞、無法脫離呼吸器的個案,「下頷骨牽引成骨術」是目前國際主流的術式,也是病人跟家長的一大福音!
         
 
封面故事
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結合融合影像技術
免疫治療在肝癌的角色
質子治療在肝癌的運用
釔90微球體療法∼高效精準打擊肝癌
特別報導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長庚醫院展現醫療創新亮眼成果
林口長庚全方位推動國際醫療獲第9屆國際醫療典範獎肯定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連續十年榮獲體育推手獎
長庚醫院2024年再次榮獲「幸福企業」金獎
中醫報導
糖尿病失控腎臟遭殃 中藥補氣清熱降糖護腎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老新風潮
飲食營養
經典年菜這麼做 兼顧美味與健康
本月主題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長庚運動醫學第5屆年度學術研討會,球后與拳后來助陣!
長庚醫院與馬六甲仁愛醫院攜手合作建置馬來西亞全國第一間智慧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