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十二期 112年12月1日發刊
鼻科微創手術新進展
惱人的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有救了!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鼻科主任 傅嘉祥
醫師,我一直因流鼻水在吃藥,其他醫師都說我有鼻竇炎,怎麼都不會好?」

「我好像有長鼻息肉,聽說開刀也沒用,會一直再長,真的嗎?」

門診裡,常聽到這樣的問題。慢性鼻竇炎台灣有 15∼20%的高盛行率,也就是說,有超過 400 萬的台灣人,為這個疾病所苦。病人可能有流膿鼻涕、鼻涕倒流、鼻塞、嗅覺下降、頭痛或面部疼痛;孩童可能有夜間咳嗽、睡眠不安穩、反覆中耳炎、長期張口呼吸引起齒列紊亂或臉型改變等症狀。經過醫師評估後,若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目前手術治療的主流為經鼻功能性鼻竇內視鏡,輔以微創的動力旋轉刀進行手術。早期的面部或掀唇入路為破壞較大的術式,現今絕大多數已不採用。醫師將依個案情況進行各項術前檢查,如鼻竇斷層掃描、嗅覺檢查、過敏檢查等。若情況合適或較複雜,可加上導航系統進行立體定位手術 ( 圖一 ),就像開車時使用的地圖及導航,讓手術更精確,能夠將病灶清除更乾淨、有效降低復發率、也降低併發症。

術後的照顧及維持相當重要,更關係著當次手術的成效。除了初期回診讓醫師進行鼻腔鼻竇的清創之外,待情況允許後,每日定期鼻部沖洗 ( 俗稱洗鼻子 )是個重要的關鍵;維持好的鼻部清潔度,除了讓病人本身較舒適之外,也能讓傷口及功能加速恢復,術後的檢查視野也能看得更清楚。鼻竇自我清潔的功能恢復時間平均需 3 個月,所以這段期間的鼻部清潔,對於手術成果具有關鍵影響。此外,術後的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了解病人恢復的情況,若有狀況則及時處理,包括術後的清創、藥物的使用( 依病人情況選用口服抗生素、類固醇或新的生物製劑等 )、正確的衛教,讓手術的成果得以維持。所以,對於慢性鼻竇炎或合併鼻息肉,在手術過後,常常才是治療這個疾病的開始!

近年來,對於此疾病的認識逐漸增加,由過去的表現型改為以基因型分類後,對於治療的預後掌握度有所提升,使得從前對於此複雜的呼吸道疾病之面向有更多的認識。若能下定決心接受仔細的評估及治療,並與醫師充分配合,不但能提升病人治療的滿意度,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創造雙贏的局面!
         
 
封面故事
惱人的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有救了!
鼻部及顱底腫瘤的內視鏡手術治療
過猶不及!精準鼻中膈手術徹底解決鼻塞,迎接暢快呼吸
利用 3D 列印手術導引板於鼻骨截骨手術提升彎曲鼻矯正成功率
心靈點滴
關於離別
兒童醫療
幼兒患有膀胱輸尿管逆流該怎麼辦
本月主題
鼻科微創手術新進展
焦點話題
2023 長庚醫學週 首場聚焦醫療數位轉型 加速提升醫療品質
長庚醫學週 打造擴展醫學新視野平台 實現「傳承、精準、創新」三大目標
長庚為您爭口氣,呼籲國人重視肺部功能保養 三萬人響應長庚永慶盃路跑
台灣微創醫療新紀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直覺公司台灣分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提升弱勢兒少醫療健康與福祉∼高雄長庚用「愛、行動、力量」守護兒少
「長庚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啟用,開啟桃園國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