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十二期 113年12月1日發刊
全面守護身心靈~身心醫學的新進展
關心兒童健康,您應該認識的新疫苗∼腸病毒 71 型疫苗
◎基隆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蔡明翰
腸病毒是夏季常見的兒童傳染病,流行季節從每年 4 月到10 月,其中以 5 月到 6 月為高峰,它有糞口或飛沫等途徑傳播,表現可由無特異性症狀 ( 如發燒、嘔吐或胃口差 )、到咽峽炎、甚至手足口症等表現都有可能。此外,腸病毒在人體的呼吸道或腸胃道可留存達數週之久,這種在人體長期繁殖的特性,使得控制腸病毒的傳播相當困難。

多數腸病毒患者只是輕微發燒及厭食,經由治療後一週內口腔潰瘍會自動痊癒。不過少數會出現併發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肢體麻痺、心肌炎及新生兒敗血症等。其中腸病毒 71型是最容易引起重症的型別,且易出現神經系統病變。一旦病毒侵犯腦幹,會導致肺水腫及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甚至會因為心臟與呼吸衰竭而有生命危險,即使渡過急性期,有部分存活者也會因為呼吸中樞受到破壞而需仰賴呼吸器維持生命。

根據疾管署的統計,今年 8月底至 9 月初腸病毒單週的門急診就診總數超過 12,000 人,高於流行閾值,有腸病毒 71 型、腸病毒 D68 型及克沙奇 A 型等不同型別的腸病毒於社區流行。根據過去腸病毒 71 型的流行趨勢研究,它在台灣已成為地區型傳染病,每年都有大小不等的流行,嚴重病例初期常出現以下的表徵而需住院觀察,包括「持續高燒 ( 超過 39 ℃ )3 天以上不退」、「嚴重嘔吐」、「呼吸困難及心跳加速」、「燒退了患兒仍嗜睡」及「有類似手腳抽筋或肢體無力等症狀」。

過去台灣並無疫苗以預防腸病毒 71 型可能造成的重症風險, 2023 年起台灣有兩支腸病毒 71型疫苗取得衛福部食藥署的許可證,8 月起開始提供兒童施打。父母親難免會擔心新疫苗是否有效,以下針對這類疑問說明:

一、台灣腸病毒 71 型疫苗有哪些廠牌可供選擇?哪些人是接種對象?
台灣腸病毒 71 型疫苗自主研發始於 2002 年,歷經疾管署與國衛院開發技轉,於 2023 年研發成功。目前台灣共有兩種腸病毒 71 型疫苗,分別來自安特羅與高端兩家生技公司。兩種疫苗都只提供年齡介於 2 個月至 6 歲之間的兒童施打,依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的建議,所有滿 2 個月至未滿 6 歲的兒童,應接種腸病毒 71 型疫苗,不須考慮先前是否感染過腸病毒 ( 註:6 歲以上兒童非目前腸病毒 71 型疫苗之適應症對象,且感染腸病毒 71 型後重症比例較低,是否接種此疫苗,可由醫師與家長討論後決定 )。

二、安特羅與高端兩種腸病毒 71型疫苗有何不同?
兩支疫苗皆屬於全細胞型非活化腸病毒 71 型疫苗,惟施打劑次稍有不同。

.安特羅:共打兩劑,需間隔28 天。
.高端:以 2 歲為分界點,2 個月以上至 2 歲嬰幼兒打 3劑、2 歲至 6 歲兒童共施打 2 劑,前 2 劑需間隔 2 個月,第 3 劑需與第 1 劑間隔12 個月。

三、兒童只要打過腸病毒 71 型疫苗,是否就不會再得腸病毒?
腸病毒 71 型疫苗只針對腸病毒 71 型,對於其他可能引起重症的腸病毒型別,如克沙奇 A16、腸病毒 D68 型等,沒有證據顯示有交叉保護效力,故接種後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

四、腸病毒 71 型疫苗保護力好不好?會持續多久?打了有無副作用?
疫苗在臨床試驗階段,會檢驗受試者血液中的血清抗體,進一步分析疫苗是否可產生良好的免疫力。結果顯示,施打 2 劑安特羅疫苗後,可誘發血清保護率達 98.3%,且有效抗體可維持約1 年,不過目前安特羅腸病毒 71型疫苗尚未公布其疫苗保護力;而高端臨床數據則顯示,血清保護率可達 99.5%,且有效抗體維持至少 5 年,疫苗保護力可達96.8%。

關於副作用部分,由於腸病毒 71 型疫苗是屬於傳統蛋白疫苗,僅有少數個案會有發燒或接種部位疼痛,相較新冠病毒疫苗而言,副作用輕微許多。不過仍強調在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的兒童,建議待疾病穩定後再接種。

最後要強調,腸病毒 71 型疫苗施打後確實能大幅降低病毒感染的機率,但是施打後免疫力的產生及持續時間仍因人而異,所以施打後並不代表完全不會感染腸病毒,只是即便感染也能減輕症狀及降低重症風險。在新冠疫情解封各種病毒流行仍處於高峰之際,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流行期間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均衡飲食及運動,仍是阻絕腸病毒 71 型感染的不二法門。
         
 
封面故事
青春陽光下的影子,青少年的憂鬱與自傷
司法精神醫學∼監護及輔助宣告
氯氮平(Clozapine)臨床藥物治療監測的新進展
失智症之精神症狀與行為障礙處理
醫學報導
骨骼肌肉超音波於風濕免疫疾病之應用
特別報導
懸壺濟世的新創醫師:程文俊主任委員專訪
心靈點滴
薪火相傳的年度盛會∼回顧整形外科系Noordhoff Day 2024
本月主題
全面守護身心靈∼身心醫學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2024長庚醫學週 醫療新挑戰~使命、願景、永續
林口長庚引領心房顫動治療新紀元 躍升亞太訓練中心
要注意血糖,不要輕忽糖尿病前期!
產官學研醫界精英齊聚 基隆長庚「外泌體與再生醫療技術研討會」聚焦臨床應用
基隆長庚發表超音波骨刀在脊椎內視鏡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