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九期 112年9月1日發刊
外科的全方位治療
特殊針法治療長新冠
◎高雄長庚中醫部針灸科主任 黃博裕
2019年 12 月 COVID-19 自武漢迅速擴展至全世界,所幸初期台灣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動一連串積極防疫作為,同時國人高度自律,因此未遭受嚴重傷亡。自 2021 年起疫苗大量施打,新冠病毒 Omicron 變異株的疾病嚴重程度也減弱,不過傳染性卻更高更快速。2022∼2023 年台灣都位在確診新冠病毒高峰期,中醫門診不時出現因「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就診病人。

長新冠(Long COVID)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長新冠根據 321 的原則定義:

•3:感染後 3 個月內發生。

•2:症狀持續超過 2 個月。

•1: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症狀持續恐長達 1 年。

長新冠常見症狀
根據目前研究統計,新冠病毒感染後可影響人體 10 個器官系統,並出現 203種症狀。恢復時間超過 35 週。最常見的10 種症狀是疲勞、呼吸急促、肌肉痛、關節痛、頭痛、咳嗽、胸痛、嗅覺改變、味覺改變和腹瀉。其他常見症狀是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焦慮和睡眠障礙。

薄氏腹針療法
1972 年北京薄智雲教授提出一種安全、無痛和速效的腹部微針療法,稱為腹針療法,這種特殊針法以針刺腹部腧穴,調節人體臟腑、經絡及周身,達到人體陰陽動態平衡,以治療全身性疾病。

腹針療法特點是提出腹部神龜圖及全息八卦圖 ( 圖一 ) 與腹部經絡的立體模型,針刺時由深至淺,行針布氣,由內而外,調整內臟經絡,擅長治療慢性病、臟腑虛冷等頑症及疑難病。

腹針治療舉例一:新冠後遺咳嗽及喘促
臨床上處理多例長期新冠感染後遺症,咳嗽痰少,伴隨活動容易喘促而加重咳嗽。根據腹針治療原則,選擇深刺中脘、下脘,中刺上風濕點為主的腹針咳嗽外感方 ( 圖二 ),治療 1∼2 次後大幅改善。這類患者為「脾肺氣虛」的體質辨證,因為正氣不足,導致新冠病毒感染後期,身體無法完全清除肺部經絡與本臟內的病理物質。腹針治療首重先內而外,扶正而去邪。先選用中脘、下脘穴可同時治療調整心、脾胃、肺系統疾病。後針上風濕點是去除殘留的風寒濕邪,逐漸治癒呼吸道系統相關疾病。

腹針治療舉例二:新冠後遺腸胃功能失調
另一案例為就醫 3 個月前新冠感染,期間腹瀉 1 週,隨後留下胃脹、食慾差、胃酸逆流、後腦脹、心悸容易受驚嚇、四肢冰冷、腹部肌肉緊繃、及腸鳴等症狀。患者素有「心脾虛」的中醫體質辨證,新冠感染時嚴重腹瀉,加上過食生冷水果,導致脾胃道水氣過多,甚至往上壓迫橫膈膜,影響心臟的收縮。採用腹針深刺中脘、下脘,中刺商曲、水分、天樞、大橫 ( 圖三 ),加上內服中藥,共治療 2 次後症狀大幅改善。

新冠後遺症的調養
新冠病毒染疫後在臨床上變化多端,然而患者多半在感染前就有臟腑失衡的狀態,再因病毒感染,造成整體的平衡被打破。

「素問」中提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養生道理即病後宜調整規律的生活作息,減少心理壓力與勞務,以達到後天攝生調養及從新冠後遺症中痊癒的效果。
         
 
封面故事
乳癌四期別放棄∼個人化治療助您重拾美好人生
肋骨骨折勿輕忽~多元治療新選擇
重回彩色人生∼肝臟移植手術
胃癌的腹腔內化療
肥胖與睡眠障礙∼複合式跨領域手術
醫學報導
蚊子來親親,小心登革熱
中秋佳節慶團圓,聰明烤肉離腸癌
特別報導
苦人所苦 助婦女跨越更年期障礙林口長庚李佩珊護理師榮獲「南丁格爾績優奉獻獎」
社服園地
長庚紀念醫院2023永慶盃路跑
中醫報導
特殊針法治療長新冠
焦點話題
兒童腸道微生物代謝失衡與呼吸道過敏疾病息息相關
脂肪肝患者小心慢性腎病
長庚癌症治療再突破放射免疫新療法 激活免疫細胞吞噬腫瘤消滅癌症
甲狀腺結節別輕忽 當心是甲狀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