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十二期 112年12月1日發刊
鼻科微創手術新進展
重回彩色人生∼肝臟移植手術
◎林口長庚肝臟暨移植外科主治醫師 賴殷
59歲的林先生長期工作勞累、熬夜、喝酒,得到肝硬化,腹部腫脹滿是腹水、膚色又黃又黑,幸好兒子捐肝,由林口長庚副院長李威震團隊長達 12 小時移植手術,重獲新生。3 個月後,他開起咖啡廳,還常常去爬山…

台灣病毒性肝炎盛行率高,即便有 B 肝疫苗全面接種及肝抗病毒藥物的發展,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仍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肝癌也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2 位,可說肝病乃是我們的「國病」。今日治療方式日新月異,但急性肝炎所致肝衰竭,或慢性肝炎引發肝硬化或肝癌,仍有部分病人得透過肝臟移植手術,才能有效治療。

肝移植手術起於 1960 年代,歷經 60 多年的演變,配合免疫抑制劑、臨床照護及手術技術之革新,從最早的腦死病人大愛捐贈移植,一步步發展至今日如常規手術般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成熟的技術帶給當初被列為不治之症的患者,一絲重回彩色人生的希望。

然而,亞洲國家的器捐率遠低於歐美,大愛捐贈往往供不應求。 以 2022 年度為例,約有 1萬人等待器捐,但僅有約 200 位大愛捐贈者;在肝移植方面,也有 1 千人於名單上苦苦等待。因此,若能有效提高一肝二用的比率,便能幫助更多患者。大愛捐贈者的年齡小於 45 歲、術前器官功能佳、無脂肪肝、肝體積夠大、於加護病房時日不過長等特定條件下,有機會在受贈者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分割肝臟移植,將一個肝臟分割為二,分別移植給兩位病人。本院於 2003 年完成台灣首例成人分肝移植手術,將大愛捐贈之肝臟移植給予兩位成年病人。在接下來的 20 年,已經累計實施 142 例。於後續追蹤之資料顯示,只要能掌握足量之肝移植體積,1 年存活率可高達 8成、5 年存活率近 7 成,與全肝移植的預後相去不遠,且能緩解等待名單的壓力。

活體捐贈方面,台灣法律開放配偶、五親等內之血親與姻親可行指定捐贈。以往若血型不同便無法移植,但現在,我們透過術前施打藥物、血漿置換術,及術後免疫抑制劑之調控,有效抑制受贈者之免疫系統,降低對新器官的排斥,克服血型不同之障壁,提高肝移植成功率。2006年,本院率先完成血型不相容患者之活體肝移植,目前已成功實施超過 100 例,病人之 5 年存活率與血型相容之肝移植相當。

若必須以器官移植挽救生命,需仰賴捐贈的契機、病人的配合、家屬的支持,及整個醫療及照護團隊的努力,方能成功。每一個肝臟都得來不易,每一例移植都關卡重重。作為北台灣最大的肝臟移植中心,林口長庚肝移植團隊由衷感謝每一份大愛捐贈家屬的愛心、活體捐贈者的犧牲、以及肝移植病人的信任,未來也會繼續努力。
         
 
封面故事
惱人的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有救了!
鼻部及顱底腫瘤的內視鏡手術治療
過猶不及!精準鼻中膈手術徹底解決鼻塞,迎接暢快呼吸
利用 3D 列印手術導引板於鼻骨截骨手術提升彎曲鼻矯正成功率
新聞紀要
首次口腔癌座談會 跨科醫療提供全人照護
心靈點滴
關於離別
兒童醫療
幼兒患有膀胱輸尿管逆流該怎麼辦
本月主題
鼻科微創手術新進展
焦點話題
2023 長庚醫學週 首場聚焦醫療數位轉型 加速提升醫療品質
長庚醫學週 打造擴展醫學新視野平台 實現「傳承、精準、創新」三大目標
長庚為您爭口氣,呼籲國人重視肺部功能保養 三萬人響應長庚永慶盃路跑
台灣微創醫療新紀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直覺公司台灣分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提升弱勢兒少醫療健康與福祉∼高雄長庚用「愛、行動、力量」守護兒少
「長庚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啟用,開啟桃園國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