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七期 112年7月1日發刊
問「腸」問短∼不可不知的大腸直腸秘辛
陣發尖叫哭鬧的幼兒∼ 小兒腸套疊
◎林口長庚兒童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陳米琪
1歲大的小安近來有些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但精神活力仍十分好,不過在傍晚時,媽媽發現小安玩耍到一半會忽然尖叫大哭,怎麼樣都無法安撫,幾分鐘後就恢復,但沒多久又開始哭鬧不安,在這之間還吐了好幾口,媽媽警覺這狀況不太對勁,將小安帶到了兒童急診,醫師安排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腸套疊,盡快的給予靜脈點滴,聯絡放射科醫師做空氣灌腸復位術…

腸套疊是一種幼兒常見的腹部急症,當一段腸道鑽進另一段的腸道內卡住無法鬆脫,就像伸縮衣桿卡住動彈不得的狀態,即為腸套疊。有可能發生在整段腸道,但大部分是小腸末端迴腸鑽進升結腸為表現,當腸子卡住不能解套時,腸道會因血流、淋巴鬱滯而腫脹,未能即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導致腸道缺血壞死、腸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腸套疊常發生於 3 個月到3 歲之間嬰幼兒,因仍無法明確表達,多半以哭鬧不安、腹痛作為表現,典型特徵為:(1) 腹痛 / 哭鬧:一陣一陣間歇性無法安撫地崩潰大哭,哭泣可能持續數分鐘,約 15 到 20 分鐘後又開始哭鬧,而在哭鬧之間又可正常玩耍。(2) 嘔吐:起初嘔吐物多為吃下去的食物或奶品,吐的久了可能會看到含血或是膽汁的嘔吐物。(3) 腹部腫塊:有時在右上腹部可摸到一團腫塊。(4) 血便:解出草莓果醬般的帶血與黏液的大便,通常是發生症狀一段時間後才可見到。當幼兒有上述表現時,家長應提高警覺,盡快帶孩子就醫評估,排除此腹部急症。

除了典型症狀表現外,醫師也可藉由影像學檢查進一步診斷,X 光有時可見一團軟組織卡在腸道之間,也可評估是否有腸穿孔,腹部超音波若見到典型的標靶像病灶即可診斷腸套疊。診斷後需給予足夠的靜脈輸液,維持腸道良好的循環,並評估是否有出現腸道壞死、腸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若無上述情形,可由放射科醫師執行灌腸復位術,藉由空氣或是生理食鹽水,將鑽進大腸內的小腸推出大腸,解除腸道卡住的狀態。倘若灌腸復位術失敗、有其他嚴重併發症時,就需會診小兒外科醫師評估安排手術處置。

在灌腸復位術成功後,若無其他併發症,可先少量餵食再逐步恢復原本飲食量,同時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又有腹痛、哭鬧、嘔吐等腸套疊復發症狀,約有 10∼20% 的比例會復發,但復發的時間不一定,約一半會發生在復位術後前 3 天,需特別留意。

腸套疊為幼童常見的腹部急症,當孩童表現反覆異常的哭鬧不安、嘔吐甚至是血便時,家長應提高警覺,盡快帶至醫療院所做評估與診斷,即時的治療,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可完全恢復健康。
         
 
封面故事
大腸癌引起的腸阻塞∼該選擇腸造口或大腸支架來減壓?
談便祕、大便失禁與直腸肛門生理學檢查
早發型大腸直腸癌
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中低位直腸癌∼保住肛門 vs. 生活品質?
特別報導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獲衛生福利部頒發績效卓越獎
化礙為愛,描繪慢飛天使藍圖∼桃園長庚獲選醫療人權貢獻獎
林口長庚護理部林秋子副部主任榮獲2023年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專業貢獻獎」
中醫報導
收假症候群的生活調節
兒童醫療
陣發尖叫哭鬧的幼兒∼ 小兒腸套疊
本月主題
問「腸」問短∼不可不知的大腸直腸秘辛
焦點話題
台北長庚婦產科攜手中華郵政台北郵局傳遞幸「孕」,「郵」你真好;長庚與你,幸「孕」安康
長庚體系九大院區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
住院癌童的快樂小天地∼林口長庚兒童癌症病房遊戲室美化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