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隨著醫學技術進步,大腸微創手術已經相當普及,讓手術創傷大幅降低,也提升了患者的恢復速度與生活品質。然而,除了微創手術外,還有許多罕為人知的衛教知識,值得關注與探討。
本期專刊文章將著重介紹以下幾個主題:「大腸支架」、「便秘與大便失禁」、「早發型大腸直腸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中低位直腸癌」。透過這些議題,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大腸直腸疾病的治療與照護,提升健康意識。
一、大腸支架 大腸阻塞病人過去往往需手術進行造口減壓手術,大腸支架是另一類治療大腸阻塞的方法,將金屬支架放進阻塞的大腸腫瘤縫隙中,撐開阻塞的腸道保持暢通。這種方法相較於傳統手術,不但恢復速度更快,也降低不少手術風險,更讓病人免於大腸造口的不便。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使用這種技術,讓更多病人受益。
二、骨盆生理學 ~ 便秘與大便失禁 便秘與失禁是大腸直腸疾病中常見的問題,這和骨盆的生理機能有很大的關聯。當骨盆肌肉的收縮力不足,會影響到排便的正常運作,甚至導致失禁。因此,針對骨盆肌肉的運動訓練和物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此外,也要注意飲食習慣和排便姿勢等細節,才能預防便秘和失禁。
三、早發型大腸直腸癌 早發型大腸直腸癌是指發生在 50 歲以前的大腸癌或直腸癌。由於此類型的癌症不易被發現,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而被忽視,造成許多人錯失了治療時機。因此,對於高危險群的人,如有家族史、長期飲食不健康等,建議 50 歲以前就要進行大腸鏡檢,以提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四、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是一種內視鏡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治療早期的大腸直腸癌。相較於傳統手術,ESD 更為精確、創傷小、病人恢復速度也更快。此外,ESD 還可應用於治療其他大腸直腸疾病如大腸瘜肉等。因此,ESD 在大腸直腸疾病治療上日趨重要。
五、中低位直腸癌 ~ 保住肛門 vs. 生活品質? 現在由於術前放射治療及新輔助治療的進步,接近肛門口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幾乎(95% 以上)均能進行保留肛門手術,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直腸是儲存糞便的一個大空間,中低位直腸癌手術接受保肛手術後,有一定比率會伴隨著失禁、頻便、無法自由控制排便等問題,這些問題有辦法改善嗎?患者保留了肛門,但是有辦法恢復到過去手術前的生活品質嗎?
經由本月主題 - 問「腸」問短,我們將揭開這些大腸直腸秘辛,如果有其他專業醫療的相關問題,可至林口大腸直腸外科 FB 專頁提問,我們會有專業的團隊為你一一解答。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