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49歲賴小姐家住台中,3年前開始注意到右眼看線條有些扭曲變形,但似乎又還看得清楚,因此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持續數月不見改善,才終於至中部醫學中心檢查,赫然發現眼中長了一顆腫瘤,被轉送至林口長庚醫治。醫師檢查後,確認為罕見的眼內黑色素惡性腫瘤,馬上安排由放射腫瘤科進行一週的質子放射治療。目前治療後已屆滿兩年,除腫瘤順利獲得控制,無需摘除眼球,視野扭曲狀況獲得改善,視力甚至完全恢復到1.0。
一般黑色素瘤較常生長於皮膚,但因眼睛也有黑色素細胞,因此黑色素瘤也有可能在眼球內或眼球周邊生長。眼球黑色素惡性瘤可怕的地方在於,只要腫瘤超過0.3公分厚度,就有能力轉移,且早期的轉移沒有辦法偵測,因此目前使用的任何治療,包括眼球摘除,都無法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幸而眼內黑色素瘤發生比率極低,歐美每千萬人每年僅有約50.60位病人,相較白種人,亞洲人種發生眼內黑色素瘤更為罕見,根據統計,亞洲每千萬人每年發生率低至2.6位,等同於全台灣每年約只有5.15位左右的新診斷病人。
但因為病人少,台灣專精此領域的醫師不多,眼腫瘤病人求診之路特別艱辛!且腫瘤初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可能只有持續的看到閃光以及飛蚊症,因此很多時候病人經過數個月檢查、轉診再轉診,終於確認診斷時,腫瘤厚度已經超過1公分,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在過去的治療原則往往是看到腫瘤就將眼球摘除,病人幾乎沒有保留眼球及視力的機會,且外觀可能受到大幅影響。
2015年林口長庚啟用質子放射治療中心,至今已經邁入第8個年頭,累積了寶貴的治療經驗。傳統的放射治療比較像是雷射光束,所向披靡,可以有效殺死腫瘤,但放射線經過的正常組織也可能被破壞。而質子放射治療則像標靶導彈,可以準確的到達我們指示的位置後,再一次把能量釋放,在控制腫瘤的同時,也保留周邊正常的組織,大幅的降低傳統放射線的輻射副作用。
眼球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對於輻射副作用的容忍程度低,因此精準的質子治療,被譽為是眼球黑色素瘤的「黃金治療」。根據歐美大型研究,使用質子治療眼內黑色素瘤,經過一至兩週,共約5.10次的療程,原發腫瘤控制比例超過90%,眼球保留比例75.93%,且有高達3.4成的病人視力得以保留。但質子治療還是有其極限,對於腫瘤遠端轉移的控制能力與摘除眼球相同,10年還是有約半數的病人會因腫瘤轉移而死亡。
目前林口長庚眼科與放射腫瘤科質子治療中心聯手,已累積了接近20例的治療經驗,男女約各半,病人年齡26.66歲,平均52歲。分析質子治療對於眼球原發腫瘤控制的成效,目前病人全數都獲得控制,腫瘤不再生長甚至縮小,眼球保留比例超過8成,且超過半數病人視力保留超過0.1,更有5分之1病人的視力保留超過0.5。治療常見副作用為乾眼症(約50%)、不等程度的視網膜退化(約40%)以及青光眼(約27%),顯示質子治療有高度機會保留病人眼球甚至視力。
如此卓越的成效,由筆者至荷蘭參與世界眼腫瘤會議時在會議中發表,獲得良好迴響,今年2月更受邀至亞太眼科醫學年會報告長庚的質子治療方式。
眼腫瘤的處理並不容易,需要跨專科的團隊合作,有鑒於台灣眼腫瘤病人求診艱辛,不容易獲得適當治療,目前林口長庚已經開始籌劃「眼腫瘤中心」,基於過去在此領域耕耘數十載的經驗,除了持續優化質子治療,下一步還將發展眼腫瘤細針切片、基因檢測、以及存活率預測等更尖端的技術,可望在不久的將來,提供國人及亞太地區更完整的眼腫瘤治療服務。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特別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