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四期 112年4月1日發刊
精準及微創∼為您量身打造的胸腔外科團隊
嚴重膝關節脛骨平台骨折∼微創精準膝關節鏡手術與3D列印技術之應用
◎基隆長庚副院長 詹益聖
李先生,35歲,在騎摩托車上班途中,發生嚴重車禍,導致右膝關節脛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合併韌帶等軟組織嚴重受損。經過4家醫院診治,認為屬於非常嚴重關節面骨折,不建議手術,待日後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經基隆長庚骨科團隊以微創精準膝關節鏡復位手術處理,李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仍然活躍於運動場上。

脛骨平台骨折是最棘手的膝關節骨折創傷
膝關節是由上方的大腿骨(股骨)和下方的小腿骨(脛骨)所構成,脛骨平台就是脛骨承接股骨端的關節平面。而脛骨平台骨折是國內嚴重交通摩托車事故中,最棘手的膝關節骨折創傷,這是因為患肢承受劇烈撞擊,導致其膝關節脛骨平台面粉碎性骨折、移位並合併軟組織受損。在基隆長庚和林口長庚,每年共約收治120例脛骨平台骨折的病人。

脛骨平台骨折傳統的手術方式,無法精準將陷落的關節面完整復位,也無法處理常常合併嚴重的軟組織損傷(高達72%),因此往往需要更大的手術切口或是骨折復位治療不完全,進而產生感染、變形、關節炎等嚴重併發症,文獻報告機率可高達50%。

精準微創復位手術,病人癒後及滿意度高達9成以上
基隆長庚骨科團隊因此發展出「膝關節鏡輔助脛骨平台骨折精準微創復位手術」,不但能藉由膝關節鏡將關節內的骨折復位,也可同時治療合併發生的軟組織損傷,病人的預後及滿意度達9成以上,術後感染率3.3%,遠低於傳統開放式骨折復位感染率(7.12%)。

脛骨平台骨折術後產生併發症的病人,大多是由於當初手術的骨折復位不完全、固定方式不恰當而導致畸形癒合,所以常常合併有巨大的骨缺損、膝關節內翻或外翻變形及膝關節不穩定,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對於這樣的病人,第2次手術是十分困難的,醫師需要在已經癒合的骨折中找出畸形癒合的位置,移除原本的內固定後將癒合處鑿開,重新將骨折復位到原本的關節面再加以內固定。

發展3D列印技術,成功克服脛骨平台骨折不癒合翻修手術高困難度問題
為克服這項難題,筆者與臺灣科技大學高速3D列印研究中心林上智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合作,致力發展骨科精準智慧醫療應用,近年也有傑出成果。研究團隊針對膝關節複雜的置換、截骨與固定手術,發展出可提供手術前、中與後期的精準定位與導引技術,其中脛骨平台術後癒合不良翻修導引技術,可透過殘留於體內的骨板骨釘影像輪廓,建構3D列印的手術導引板,以解決常見的脛骨平台骨折不癒合翻修手術高困難度問題。

3D列印技術取得台灣專利與技轉,更獲國家級獎項肯定

目前這項技術已取得臺灣專利,且有廠商技轉成功。研發成果更得到2021年國家新創獎與2022年國家新創精進獎,以及2022年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之殊榮。目前臨床使用在7位病人,病人術後即可下床行走與膝關節彎曲,柺杖保護2至3個月,追蹤至少2年以上,病人滿意度極佳,皆能重返工作。

民眾在外傷後若膝關節出現疼痛、腫脹、變形,甚至走路困難,經過兩週休息仍未改善時,就應提高警覺,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即使是膝關節脛骨平台粉碎性骨折這類的棘手病人,也能重回愉快亮麗人生。
         
 
封面故事
影像導引胸腔鏡手術中心(iVATS center)簡介
認識新國病:肺癌簡介及肺癌篩檢
胸腔外科微創手術發展
讓手術更臻精巧∼達文西手術在胸腔外科的運用
微創腫瘤手術到無痕腫瘤消融治療
特別報導
長庚醫療品質獲肯定 SNQ摘1金1銀6銅27標章
運用 I-LIFE 再造活力人生,關節置換病人之優質照護
SNQ產後照護全方位∼高雄長庚帶給您安心、暖心和信心
飲食營養
你的減重方式正確嗎?破解各式減重迷思
焦點話題
長庚達文西手術治療 醫療服務突破萬例
嚴重膝關節脛骨平台骨折∼微創精準膝關節鏡手術與3D列印技術之應用
眼睛也會長腫瘤?長庚質子治療 逃過眼球摘除 視力保持1.0
林口長庚與輝瑞大藥廠 締結醫藥研究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