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十二期 108年12月1日發刊
腎臟壞了怎麼辦?
嘉義長庚舉辦2019亞洲腫瘤消融大會
◎嘉義長庚副院長 盧勝男
2019亞洲腫瘤消融學會於10月25∼27日在嘉義長庚舉行,共有3百多位國內外專家與會,大會除邀請副總統陳建仁院士於26日上午就我國癌症防治及成績進行特別演講外,專家們也在會中討論各種不同的射頻消融方式,以及在各種先進的科技與技術輔助下治療不同器官的腫瘤。第一天還特別安排現場實務操作,示範透過融合影像、對比劑超音波及人工腹水輔助下的肝癌消融,以及示範在電腦斷層導引下腎臟癌的冷凍治療,讓與會專家能作更深入探討和獲取更多經驗。
射頻消融(RFA)或稱為電燒,其運用原理是在超音波的精確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部位,透過電極針釋放出的射頻能量經由離子激化轉換為熱能,進一步促使局部組織的凝固性懷死,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這已成為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我國每年約有1萬例肝癌新案,其中約1/6是選擇射頻消融作為首次治療方式;一部分復發腫瘤的個案也可以接受射頻消融。雖然射頻消融目前最多運用在肝癌治療,但還可以運用在甲狀腺、肺臟、腎臟、骨頭等部位的腫瘤,這次大會都有涵蓋這些議題進行廣泛討論。
射頻消融是一種微創治療,外表只有針孔,而且局部損傷也很少,對早期肝癌而言,完全消除腫瘤的成功率約86%,局部再發率與合併症則小於5%,可見射頻消融在肝癌治療上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不過,雖然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似乎很簡單,但還是有一些困難的病例,例如超音波看不到腫瘤部位、沒有適當的進針途徑、周圍有易受傷的組織如腸子、膽囊等,就需要較高的技術或科技的協助,才能達到消融的效果。
張女士,50歲,4年前發現肝臟腫瘤後,進行右肝全切除,但兩年後腫瘤復發在代償增生的左葉,超音波圖像不清晰,由於增生的左葉不是正常人有的構造,因此醫師要依照一般的解剖構造去思考體位有相當難度。第一次進行射頻消融手術,無法消融到正確位置,第二次經影像融合技術及對比劑超音波的導引下再次消融,成功消滅腫瘤,迄今2年未再復發。
「影像融合技術」就是把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資料輸入超音波機,經過比對程序之後,在做超音時就可以同時看到同一切面的電腦斷層影像,最常運用在電腦斷層顯影可以看到但超音波看不到的腫瘤。「超音波對比劑」則像做電腦斷層一樣,打入對比劑可提供醫師更多的影像資訊,讓原本看不到的腫瘤更有機會被看到。
為提高射頻消融的治療品質,目前醫學界有諸多的新技術和新科技,「影像融合技術」和「超音波對比劑」只是其中的兩種。隨著這些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消融腫瘤的範圍從最早的半徑1.5公分,已擴大到目前的4公分左右,未來可望將腫瘤區域完全消融,而無殘存的腫瘤細胞。
肝癌號稱國病,在我國的十大癌症死因排名已逐漸下降,且治療技術和成效也不斷進步,但大家還是不能輕忽,因肝炎病毒的傳播力很強,國人仍須注意飲食衛生,篩檢是發現肝炎最好的方法,肝炎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胃口差、噁心、嘔吐、黃疸、右上腹悶痛、茶色尿等。已經是B、C肝炎的患者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國內肝癌有8成是發生在B、C肝炎病人的身上,因此更應定期接受篩檢,及早診斷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封面故事
洗腎知多少
末期腎病治療的另一種選擇∼親屬捐贈腎臟移植
吃的藝術∼未透析、已透析 腎病患者大不同!
末期腎病醫病共享決策的推動
醫學報導
前牙開咬的齒顎矯正治療
社服園地
迎著朝陽,迎著光∼年輕型失智者與照顧者「憶」同參加永慶路跑
活動花絮
飲食營養
克隆氏症∼關於飲食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長庚健康影音館
揮別惱人的白斑
本月主題
新世代末期腎病的治療抉擇
焦點話題
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11週年之醫學教育研討會
魏福全院士榮獲「2018∼2019年總統科學獎」慶祝茶會
嘉義長庚舉辦2019亞洲腫瘤消融大會
林口長庚舉辦國際醫學研究研討會 剖析未來十年生醫發展新領域
長庚醫院贊助偏遠學校拔河衣為選手加油
桃園長庚護理之家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