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搔癢症的中醫治療 |
 |
◎台北/林口/桃園長庚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陳曉暐 |
 |
 |
 |
 |
 |
35歲的黃小姐,懷孕期間沒有任何不適,黃小姐開心的認為小孩真是來報恩的,讓她可以當個輕鬆快樂的孕婦。誰知道在懷孕後期,肚子開始出現搔癢的症狀,剛開始是單點的癢,一旦抓了,就會擴散,癢的範圍也就更大,後來背部,雙手也開始起疹子,礙於懷孕其間不敢亂塗藥膏,所以只能忍受,並至中醫門診詢求其他解決之道。 妊娠搔癢症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皮膚搔癢的症狀,常見的有多型性妊娠疹、孕期癢疹及搔癢毛囊炎。 多形性妊娠疹症狀 為懷孕中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好發於懷孕的最後3個月,發生率約1/250,常見於腹部妊娠紋上一顆顆紅色丘疹,漸漸融合成斑塊,甚至於散佈到大腿、臀部及手臂,比較不影響臉部,發生其原因不明,可能與懷孕時荷爾蒙變化相關,大部分在分娩之後皮膚搔癢就會自動消失。 孕期癢疹症狀 好發於懷孕4個月後的皮膚病,發生率約1/300,常見手臂、大腿外側、手掌或腳掌背側呈現不連續、搔癢及破皮狀的丘疹。分娩後仍可能持續3個月,發生原因不明,臨床上與異位性皮膚炎較為類似。 搔癢毛囊炎症狀 發生率約1/3000,常見於腹部、背部、大腿及手臂呈現搔癢性及囊狀丘疹,分娩後兩個月內會緩解,臨床上與青春痘較為類似,可視為一種荷爾蒙導致的痤瘡。 此外,還有些極少見但卻嚴重的妊娠搔癢症,有些甚至會影響胎兒發育,如有疑似症狀要趕緊就醫,像是妊娠肝內膽汁鬱積、妊娠類天皰瘡、妊娠膿皰型乾癬。 妊娠肝內膽汁鬱積症狀 與高濃度雌激素及黃體素導致膽紅素廣泛分泌有關,全身強烈癢感,除脫皮外並沒有明顯的癢疹。 妊娠類天皰瘡症狀 較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在軀幹及四肢通常有強烈癢感、蕁麻疹樣斑塊及「水皰」。 妊娠膿皰型乾癬症狀 呈現廣泛的膿皰併有紅斑及鱗狀化,可能併有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 中醫診療與飲食建議 中醫認為妊娠搔癢症可分成「血虛風燥」及「熱蘊肌膚」,懷孕期全身的血液多供應子宮來養胎,使得母體相對血脈虧虛,而血虛血液供應不足會導致肌膚失去血液濡養而乾癢,此即為「血虛風燥」型,臨床多用當歸飲子治療;或因胎兒逐漸長大,慢慢會影響母體的代謝循環,水濕不易排出體外,濕熱薰蒸導致皮膚發癢,常見有小水泡,此即為「熱蘊肌膚」型,臨床多用消風散治療。 此外,中藥外用濕敷也有止癢的效果,如苦參根、白蘚皮、地膚子等藥材煎煮成藥水,冷卻後將紗布沾藥水並攤敷於皮膚搔癢處。 飲食方面應少吃燒、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帶殼海鮮等易引發過敏食物,飲食以青菜蔬果為主,適度水溫洗澡,注意保濕,癢疹發作可用冰毛巾濕敷於患處。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焦點話題 |
 |
|